茶膏历史演变
茶膏,最早出现在唐代,并以民贡的方式出现。茶膏最早是指茶叶膏化。陆羽就曾在《茶经》中对这种制茶工艺归纳为十四个字,即“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这里的“蒸、捣、拍”三个工序极易将茶叶中的部分茶汁与纤维物质分离,在空气氧化作用下,出现膏化现象。但是,这种“膏化”仅是让“膏”仍然保持在茶饼的表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膏”。
与唐代不同,宋代的制茶者认为茶叶中的“膏”,是茶中珍品。他们采用榨取的工艺,先将茶蒸熟,再“须淋洗数过。方入小榨,以去其水,又入大榨出其膏”,成功地将茶膏从茶叶中分离,使其成为独立的产品。
茶膏优良辨识
茶膏是茶有益物质高度浓缩的精华,目的在于更好的保存和提炼茶的香气、色泽、口感。但如果茶膏的香气、口感反不如茶叶本身,那么茶膏的品饮价值就不复存在,自然也无需购买茶膏。
通过精致工艺,如低温恒温、仿真自然条件,以优质水源为媒介提取的茶膏提取率高达10%左右,这也意味着工艺到位的茶膏在纯度和质量比茶叶鲜叶更有保证。但提炼工艺缺失的茶膏其品质却良莠不齐。因此,茶友在购买茶膏时一定要细心甄别。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