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膏的养生文化!中国的茶叶最早就是作为“药”来使用的。后来一点点演变成为饮品。虽然很多的医药经典中都涉及到了茶,但侧重点都由原来治病的功效向养生与保健的方向转化。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中医药理论有关。因为中医药倡导的是“治未病”,主张预防为主,并提倡“药食同源”,这就使中医药对养生与保健格外的关注,也是中医药发展的一个主流。
有一个有趣的典故,说明了这一问题。
扁鹊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人,也是尽人皆知的神医,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扁鹊的两个哥哥也颇懂医理。
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我的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道:“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的时候,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反而觉得他的治疗没什么明显的效果,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的时候,看上去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能在我们乡里流传。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已经严重的时候。一般人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放血,在皮肤上敷药,让人昏迷,做的都是些不可思议的大手术,自然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远远大于我的两位哥哥。”
文王叹道:“你说得好极了。”
这个典故实际上说的是“治病观”。它的意思是说,医术最高的人不是药到病除的人,而是能在病发前把病铲除的人!这与西方的医学有很大不同。
正是沿着这种思路,清代的著名药学家赵学敏将普洱茶及普洱茶膏纳入了他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之中。
中国的古代医学家将普洱茶膏纳入中药的经典书籍中,并不是单纯从治病的角度,更侧重在养生的范围。如《本草纲目拾遗》在评价普洱茶膏时,第一句话就说“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这句话是人们在探讨普洱茶膏功效中,经常引用且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很多人对普洱茶膏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醒酒第一”不是治病,而是养生的需求。
自中国的清代起始,人们对普洱茶膏的饮用,不管是皇帝,还是那些能够得到它的达官贵人,基本上都是从养生的角度品饮的,保健的功能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
但是,普洱茶膏除了养生的功能外,也有对某种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如胀腹所产生的不适,饮用普洱茶膏就可很快解决;如口舌出现轻微的溃烂,可口含一小块茶膏,过夜即愈。这些也同属于中医药的范畴。
实际上,中国的古人不愿将其单纯归类为药物,就在于它还是茶,是浓缩了普洱茶的精华的茶珍品。既然是茶,其养生的概念就是第一位的。这与“药”的概念截然不同,因为没病的人可以不吃药。
我们也可以这样分析,在“普洱茶膏”这四字中,“茶”是第一位的,是老少皆宜,健康的人和有疾病的人都可品饮。而“膏”因为有“药”的概念,但却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