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矿底槽清,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最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之首,亦为数百年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最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糟青”名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泥料特性
【窑温】:约1180度C。
【收缩比】:约12%。
【矿产地】: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糟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
【泥性】:底糟青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近年黄龙山四号井,因故塴蹋而封井,矿源日益短缺,残留堆积风化之“底糟青”因而愈显珍贵;宜兴紫砂举世闻名,本泥功不可没。
【特点】: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烧成的壶呈现 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冲茗特性】:温和典雅,茶汤韵味悠扬、沉着持久,养泡日久,泥色由棕变幻为古黯肝色,愈显古朴素雅,明润光和也!
主要介绍
一、底皂青和底槽清的说法
底皂青是一种矿料名称,就是带鸡眼的紫泥矿。
以前是上好清水泥的主原料。烧成的壶呈现红猪肝色,烧成颜色具体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底皂青还有一个名称:“底槽清”,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泥分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以底部的为最佳。但是这个说法疑问颇多,陈缶老师曾问过以前的矿井工人,都云不知有此一说。但何谓上槽,何谓中槽,有何谓底槽,说法不一,矛盾居多.认为“底槽清”这个名称可能是讹传了。理由如下:
1、泥料并非一定是越底下越好,露在地表的并非没有好料;
2、“清”字无任何意义;
3、而底皂青的说法比较合理,因为矿料颜色为皂青色。
二、底皂青与清水泥
底皂青矿料直接成泥对烧成温度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以前通常加入石黄或其他泥料(嫩泥),可以降低烧结温度,提高产品滋润感,控制得当可以用来调控色泽。
注:石黄是一种的天然矿料,历史上也较为稀贵.并非添加石黄的泥料就不是好泥料。
另:石黄和石黄泥不是一回事,石黄泥就是现在的赵庄红泥.最大特征就是不容易水化.
石黄:不是石黄泥。它是传统紫砂泥中的“宝”纯正底皂青要靠石黄来“点”。 因为纯正底皂青烧制出的紫砂壶,颜色很“涩”,俗称没“水色”,加入天然石黄,可降低烧成温度,提高紫砂质感,滋润感强烈。石黄原矿很像蛋,有壳,幔,核。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