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在中国陶瓷艺术之林的地位

时间:2023-09-01 17:26来源:藏瓷网 作者:未知浏览:
历史上,一批文人学者专门研究紫砂,为宜兴紫砂陶著书立说,为艺人树碑立传,承传了紫砂之史,使后人研究紫砂有了文字依据,也提高了紫砂陶的身价,确立了紫砂在中国陶瓷艺术之林的地位。 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参与合作,促使宜兴紫砂陶向文化艺术靠拢,使陶艺作品更美
普洱茶
 
  历史上,一批文人学者专门研究紫砂,为宜兴紫砂陶著书立说,为艺人树碑立传,承传了紫砂之史,使后人研究紫砂有了文字依据,也提高了紫砂陶的身价,确立了紫砂在中国陶瓷艺术之林的地位。
 
  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参与合作,促使宜兴紫砂陶向文化艺术靠拢,使陶艺作品更美、更雅,更具有文化艺术特征。文人参与定制紫砂壶,对陶艺作品的质素的影响显而易见。学士为砂撰写铭或以书画入,大大提升了砂壶之品。文人墨客在砂壶上题写切壶、切情、切茗的壶铭,用以记事、寓意、言志、寄情;并且有著名书画家、金石家在坯体上挥毫书画,操刀篆刻,使紫砂陶集文学、书画、篆刻于一体而大大提高了砂壶的文化、艺术品位,蕴含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差不多历史上当时著名的文人学士均参与到宜兴紫砂陶的“创作”中来,这一奇趣的现象,为宜兴紫砂陶的文化艺术品位、素质、以及紫砂艺人本身的文化艺术品位、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个催化的动力,宜兴紫砂艺术就如雨后春笋般进入了千家万户。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所以,首先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
 
  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加以鉴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鋬、口、底、足、盖的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适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无穷的推敲,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廊,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或平,壶身的或高或矮,侧重从沏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品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 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性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後才始加以评点。从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普遍爱好砂艺界的共呜。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紫砂壶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原料 茶壶 历史 紫砂 制作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泥料与各类茶叶
紫砂泥料与各类茶叶
怎样鉴赏紫砂壶
怎样鉴赏紫砂壶
品壶六要(如何辨别紫砂壶)
品壶六要(如何辨别紫砂壶)
紫砂泥的好坏与真假
紫砂泥的好坏与真假
紫砂泥品种的命名
紫砂泥品种的命名
紫砂陶土的几种常规组成及矿料
紫砂陶土的几种常规组成及矿料
紫砂矿脉和泥料配方添加物的问
紫砂矿脉和泥料配方添加物的问
紫砂壶手工货和模型货
紫砂壶手工货和模型货
冲泡普洱茶宜选紫砂壶、盖碗
冲泡普洱茶宜选紫砂壶、盖碗
紫砂壶更适合泡普洱茶的理由
紫砂壶更适合泡普洱茶的理由
紫砂壶“包浆”的意义
紫砂壶“包浆”的意义
紫砂壶的绞泥装饰
紫砂壶的绞泥装饰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