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明、清、民国各代紫砂壶有何主要区别

时间:2023-09-02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 作者:佚名浏览:
明代是紫砂壶的初创时期,清代是紫砂壶的发达时期。因为有关紫砂壶的著述、文献及出土发现的实物较少,加之历代名品仿制较多且仿制水平极高,故断代较难。明代的紫砂壶跟清代以及民国时期和现代的紫砂壶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可归纳为规律性的大致如下: 1.从造型看 明代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明代是紫砂的初创时期,清代是紫砂壶的发达时期。因为有关紫砂壶的著述、文献及出土发现的实物较少,加之历代名品仿制较多且仿制水平极高,故断代较难。明代的紫砂壶跟清代以及民国时期和现代的紫砂壶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可归纳为规律性的大致如下:
1.从造型看
明代多为圆形、提梁、筋囊形、仿青铜器形,体形大,装饰少,素雅少华丽。提梁壶一般无足、底宽平。
清初多花器和几何形,有太平盛世宫廷、贵族的华丽气度,实用壶大都小身、短流、耳把。
清中期因文人参与,壶风儒雅,线条自然,不夸张低俗。
清末及民初造型繁多,款识复杂,装饰华丽且手段多样,有的奇巧立异,有的华而不实,有的大而不当,有的纤弱柔美,也有简单朴素、充满文人雅趣的佳作。
民初壶形受商业影响,趋向实用,受复古风影响,常见沿袭前人旧作的摹古之作。
 
2.从胎质看
明末清初泥料粗拙,目数不超40目,富含颗粒状粗砂,含有闪亮云母,胎壁厚实,泥色多紫色、红色。
清中期出现细泥,为55目左右,胎骨坚致,色泽温润。
清晚期泥色不如中期温润,泥色较多,出现夹有似梨皮小点的紫砂,称为“梨花雨”或“桂花沙”。
民国后,泥色纷繁,出现墨绿、黑色等。
现代手工制泥约为60—80目,机械炼制则为100—120目。
 
3.从制坯看
明代以捏制为主,壶内有掏空捏按的指纹。明末,时大彬开创木模整形,壶内壁薄厚不一,有竹刀刮削痕迹,把、流与壶身拼接粗糙,贴柿蒂形泥片遮挡接痕而成为最早装饰。
清代壶胎厚薄均匀,拍身筒、镶身筒工艺成熟,壶底多有推墙刮底的放射状整理痕迹。
清早期壶身出水为单孔,清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清末出现模制。
 
4.从烧成看
明代壶放在同窑的缸中套烧,常有缸釉点沾在壶表或凸起气泡,大多未完全烧结,胎质疏松。
 
5.从款铭看
明代为楷书,清早期楷、篆并用,清后期篆书为主。
明代的刻款多是在入窑前的坯体上用竹刀刻画,而清初期以后竹刀刻就不流行了,多加钤印章。
清中期因文人参与,壶身常铭书画。曼生书铭的壶,底款多数是“阿曼陀室”,没有“陈曼生制”。壶底印款是“首对流,尾对鋬”,看款时壶把在下。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普洱茶  普洱  工艺  紫砂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典故:女儿出嫁必以潘壶
紫砂壶典故:女儿出嫁必以潘壶
如何保养久置不用的紫砂壶
如何保养久置不用的紫砂壶
壶友最关心的紫砂壶质量问题
壶友最关心的紫砂壶质量问题
文人都要有一把小紫砂壶
文人都要有一把小紫砂壶
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极品朱泥
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极品朱泥
紫砂壶和茶的邂逅让茶汤更有韵
紫砂壶和茶的邂逅让茶汤更有韵
紫砂壶上的茶垢别留
紫砂壶上的茶垢别留
紫砂壶和盖碗泡普洱茶的区别
紫砂壶和盖碗泡普洱茶的区别
紫砂壶:养壶我要养出自己的故
紫砂壶:养壶我要养出自己的故
紫砂壶 :何为“一手壶”
紫砂壶 :何为“一手壶”
紫砂壶玩家常见十大误区你中招
紫砂壶玩家常见十大误区你中招
“紫砂壶焐灰”真相你了解吗
“紫砂壶焐灰”真相你了解吗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