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只怕春归去,多插瓶花在处安。”
吃茶静心,赏花安神。
茶席之上,安稳的瓶花让人心境清宁。
中国人文茶道倡导者:王迎新
插花之于器具的讲究,明一代从高濂的《瓶花三说》、到张谦徳的《瓶花谱》再到袁宏道的《瓶史》有着详尽的论述。插花之器,不仅作贮花养水之用,更重要的属性是,它与花卉共构有限的自然空间而展现无限的想象空间。
“凡插贮花,先须择瓶。”《瓶花谱》中张谦徳将《品瓶》一节置于首位,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花器选择的重要性。在《品瓶》一节里同时提到若干必须考虑的因素与注意事项,比如季节、地点、材质、尺寸、年代、风格、产地等。然而最能反映明一代文人审美风尚的句子则是:“贵磁、铜,贱金、银,尚清雅也。”
就人文茶席之上”花瓶“一类,王迎新费心收集整理,且专作文字简述,所列花瓶之详、之精,实令人佩服概叹。此小文乃作精选,与众友分享。
抱月瓶
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可双系带子挂在马鞍侧边,富有民族特色。多作赏器,清乾隆时期常见的赏玩瓷器。在茶席插花时可用于较为隆重清丽的茶会,枝条的线条宜简而有力。
天球瓶
天球瓶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小口、直颈、丰肩、假圈足、砂底微凹腹部圆硕。永乐年间开始成为赏瓶,宣德年间较为流行。在茶席或茶空间里可独立成景,适宜配木本的枝条和花卉。
太白尊
清康熙官窑典型器物之一,器型小口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太白尊在茶席中会显得比较低矮,适合运用精致的木几作为底座。
柳叶瓶
外形秀美,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因器型嫌稍微重心不够稳定, 更适合独立陈设,可与兰草、竹叶或小形草花相配。
玉壶春瓶
又称玉壶赏瓶,源于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造型, 也有起源于盛酒壶的说法。定型于宋历。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杏圆状下垂腹,饱满圆缓,具有均衡的美感,在茶空间里面是很经典的花器。
胆瓶
直口,细长颈,和玉壶春瓶不同的是削肩,且肩以下渐硕如悬胆,丰满稳定。适宜体现高挑孤清的花枝。日式的铜花瓶里也多见此器型。
纸槌瓶
口部为浅盘状,筒形直,颈长,南宋龙泉窑中常见的器型,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出土过盘口式纸槌瓶。
梅瓶
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是中国古代最美丽饱满的器型之一,插花清赏皆可。
藏草瓶
盘口,短颈,鼓腹,腹下部渐收,圈足。又称甘露瓶,清代为西藏僧侣烧制的用于插草供佛的特别器皿.故称藏草瓶。
八棱瓶
瓶体表面从上至下起八棱柱形而得名,形成8个平面。方直的线条利于花枝的表现。
象腿瓶
颈撇口平底 ,肩下渐收, 长腹形如象腿。适合中大型组合式插花。在茶空间中可做案几供花。
花觚
源于青铜器的造型,造型隽秀,端庄大方。是最具中国气质的花器之一。单枝或者复合式都很适合表现茶席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