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当朱坭壶遇见工夫茶

时间:2023-09-04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未知浏览:
当朱坭壶遇见工夫茶 要认识朱坭壶的署款文化,首先要了解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就明清两代紫砂壶的分布情形来看,紫砂壶(当然亦包括若干的朱坭及各色砂壶)较集中于南京、上海、苏杭等江南人文荟萃之处,数量相对亦多。朱坭小壶则多见于闽南及广东潮汕沿海,由于传世的明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当朱坭遇见工夫茶
 
  要认识朱坭壶的署款文化,首先要了解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就明清两代紫砂壶的分布情形来看,紫砂壶(当然亦包括若干的朱坭及各色砂壶)较集中于南京、上海、苏杭等江南人文荟萃之处,数量相对亦多。朱坭小壶则多见于闽南及广东潮汕沿海,由于传世的明清朱坭壶多已毁于战乱与文革时期(少部分晚清制器近年陆续由海外回流),但因闽南地区向有物器陪葬之俗,部分老壶在地底下幸免于战祸,所以目前朱坭古壶多以出土器比例较高。但近十年来因建设开发及非法盗墓频仍,迄今出土器已日渐稀少,且质量俱衰,或多破损,高档朱坭壶已可遇不可求。为了探索个中玄妙,笔者曾往访闽南工夫茶区实地了解,并与第一线的文物贩子接触,发现朱坭古壶出土的两种主要途径:一是开建路基出土,二是盗墓所获。前者通常并无相关纪年资料(有些是文革动荡期间埋入地底);后者因其非法性,更无法提供如墓志等考据资料。遗憾的是,随着出土器的日渐稀少(事实上,许多地区的墓葬早已十室九空),籍由墓志纪年来考证文物的“学术派”正统作法,只怕希望渐微。
 
  朱坭壶产于宜兴,制于宜兴,殆无疑问,但在历史的冥冥安排中,她优点像王昭君,先后被派去欧洲、日本、南洋等地进行文化输出。既要踏出国门,远嫁异域,那东南沿海的港口如厦门、汕头自是必经之路。这条始于明末,从江苏宜兴、上海到福建、广东沿海的“红陶之路”几经兴衰,也造就了宜兴朱坭壶与闽南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工夫茶区之所以特别推崇宜兴所产的朱坭小壶,除了她的殷红胎色象征吉祥喜气,也因朱坭不宜独制大器,恰恰符合工夫茶壶“宜小不宜大”的概念。这同时说明了为何紫坭、绿坭、段坭壶相对较少在工夫茶区出现的原因。
 
  在茶文化中,东南沿海盛行的“工夫茶”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工夫茶的发源地在潮州,据史载,早在北宋时期,潮人便以能饮且善于饮茶之道著称。就像宜兴紫砂壶的滥觞一样,明太祖下诏废除龙团凤饼茶,无异就像解除了砂壶与散茶的戒严令般,直接刺激了茶的平民化与相关产业、器具的蓬勃发展。明万历时期,一方面紫砂壶的名声已远播宇内,另方面工夫茶俗已风靡闽南、广东等沿海地区,这两股茶与壶的风潮随着商贾、官吏的迁移,陆续在东南沿海融汇,相激相荡,并且迅速取代瓷壶、茶盏,以“世间茶具称为首”之姿,与工夫茶俗紧密结合。
 
  1987年,考古学家在盛出朱坭壶的福建漳浦县盘陀乡庙埔,发掘出明万历38年入葬的明户部尚书庐维祯夫妇合葬墓,其中有一件“大彬”款紫砂壶(此壶经南京博物院宋伯等学者断为大彬真迹,现藏福建博物院)。此壶盖沿已见磨损,显系入葬前已被使用一段时日。壶高11公分,约为今人所谓之中壶,比入清以后日趋小巧的水平小壶为大。此一发现的部分意义为:一、对照宜壶的形制演变,此壶正是大彬制壶由大趋小的部分历程。二、紫砂壶在滥觞不久之后的万历年间便已走入闽南。三、紫砂壶初入闽南是由贵族为媒介,且为上层社会的奢侈品,非寻常人家可用。
 
  经历近千年的发展,饮茶活动在清代早已是遍及社会各阶层的重要休闲项目,尤其是在闽南的工夫茶区,茶更具备不可或缺的社交功能。有趣的是,迥异于紫砂文人壶将诗文题于壶身的作法,朱坭壶因壶较小,不宜题作,逐将此风转移至壶底,例如逸公款梨式壶刻有“谈笑有鸿儒”(此语出自唐刘禹锡《陋室铭》,下句为“往来无白丁”)。朱坭掇球壶底刻“明月三人太白杯”(典出诗仙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不过现下是以茶代酒,取其诗意也)。此外如“香引玉人来”、“高朋满座”、“知君于此景”、“诗人作伴、文人同居”等句,皆是反映着以茶会友的社交心态;当然也印证了朱坭壶缘自宜兴紫砂文化的血缘关系。
 
  既是友人相聚,免不了要在茶余饭后,对茶壶评头论足一番,因而发展出对宜兴茶具的主流评价与使用心得。如李渔《杂记》:“凡制砂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一曲便可休,再曲则称弃物矣。”《阳羡茗壶系》: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沦旋啜,已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这些主流价值深深左右着宜兴陶人的制壶观念,影响深远。据史载,明末紫砂壶的容量由大趋小的运动产生影响。入清以后,工夫茶更是要求”壶小如香橼“(袁枚《随园食单·武夷茶》)、“壶之采用,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翁耀东《潮州茶经》)。以现代行销理论观之,这正是受“消费者导向”影响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紫砂壶  掇球壶  普洱茶  工夫茶  普洱  为何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宁红工夫茶的地位
宁红工夫茶的地位
宁红工夫茶品质的创制
宁红工夫茶品质的创制
宁红工夫茶品质形成的机理
宁红工夫茶品质形成的机理
吴钢摄影展福州三和工夫茶道馆
吴钢摄影展福州三和工夫茶道馆
中国工夫茶牵手米兰世博会
中国工夫茶牵手米兰世博会
工夫茶里的一招一式
工夫茶里的一招一式
趣谈工夫茶“三泡说”
趣谈工夫茶“三泡说”
冲泡川红工夫茶的方法
冲泡川红工夫茶的方法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工夫茶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品饮五忌
潮汕工夫茶品饮五忌
凤凰工夫茶功效
凤凰工夫茶功效
工夫茶和茶歌
工夫茶和茶歌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