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倒流壶始于宋辽盛于清代

时间:2023-09-04来源:中国商网 作者:杜学峰浏览:
唐代刘贞德曾经总结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可见,茶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日常饮料。说到茶,自然离不开茶具,我也不例外,是一个爱茶人,对茶具更是情有独钟。 我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唐代刘贞德曾经总结说: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养志。可见,茶在人们心中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日常饮料。说到茶,自然离不开茶具,我也不例外,是一个爱茶人,对茶具更是情有独钟。
 
  我收藏茶具中有瓷质的、玻璃的、陶土的、木制的、铜质的等等,品种繁多,造型更是丰富多彩。其中有一把藤缠藤连体葫芦倒流紫砂在众多的茶具中尤为引人注目(如图)。此壶高17厘米、长21厘米、直径8厘米,壶身是并排的两个葫芦由藤蔓紧密缠接在一起,藤蔓自然弯曲缠绕成把手,壶嘴像一截向上蓬勃伸展的葫芦秧茎,壶身雕刻着精美的葫芦叶,玲珑的小葫芦垂挂下来,娇嫩缠绕的藤蔓攀附壶身。整壶构思奇特,设计完美,做工非常细腻,巧取连体葫芦状的造型,丰硕饱满,极为动人。
 
  如此精细漂亮的壶的开口和壶盖又在哪里呢?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此壶逆反了传统的壶顶注水法,带把手的葫芦底部有一圆形的孔,从此孔注满水后,再把壶身正过来,水也不会从底部流出。向壶内倒水需从底心管口倒入,又称倒灌壶、倒装壶或倒流壶。这种壶始于宋、辽时期,清代尤为盛行。
 
  一次古玩摊前闲逛,偶得此壶,欣喜之余,把玩在手,尽享紫砂壶的光滑细腻之感和鲜亮的色泽。节假日也常常邀三五文友小聚,泡一壶太湖碧螺春君山银针,在四溢的茶香中品诗赏文。一壶茶,两卷书,三五人,浅酌慢品,任尘世浮华,如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又飘然散去,一颗浮躁的心也随壶中的茶叶几经沉浮后抵达壶底归于平静,浅酌几口,内心不由荡起清风朗月。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君山银针  碧螺春  紫砂壶  普洱茶  普洱  收藏  茶叶  茶具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摆放、斟茶、敬茶有何讲
紫砂壶摆放、斟茶、敬茶有何讲
19把永远不会淘汰的紫砂壶看看
19把永远不会淘汰的紫砂壶看看
王者之壶秦权壶的由来
王者之壶秦权壶的由来
做壶高手告诉你如何购买紫砂方
做壶高手告诉你如何购买紫砂方
汉瓦壶:上侈下敛短流桥式钮
汉瓦壶:上侈下敛短流桥式钮
价值一把紫砂壶的交情
价值一把紫砂壶的交情
紫砂壶真正懂的人却不愿多讲的
紫砂壶真正懂的人却不愿多讲的
宜兴茶事之谜“喝茶必论壶 论
宜兴茶事之谜“喝茶必论壶 论
解读紫砂壶茶垢形成之谜
解读紫砂壶茶垢形成之谜
解密紫砂壶“窑变”之谜
解密紫砂壶“窑变”之谜
紫砂壶过度“做工精细”值得商
紫砂壶过度“做工精细”值得商
制作紫砂壶的行内细节
制作紫砂壶的行内细节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