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彩釉的分类介绍如下:
我国颜色釉种类繁多,色彩缤纷。就烧成温度而言可分为高温釉和低温釉两大类,高温釉的烧成温度通常为1250℃以上,多系生坯挂釉后入窑一次烧成。低温釉因在釉内加入了较强的助熔剂,故其烧成温度只有750℃一1250℃,一般是在烧成的素白瓷或涩胎上挂釉入炉,第二次焙烧而成。高温色釉的特点是表面坚硬、颜色深沉、化学稳定性好、胎釉结合牢固,低温釉的最大特点是呈色均匀稳定。关于古代瓷器的分类,清代瓷史专著《南窑笔记》分为两大类,凡是在窑内高温烧成的称高温釉,在彩炉内烧成的称低温釉,近人认为:“如按温度划分颜色釉,应分为高温釉(1250℃以上)、中温釉(1100℃一1250℃)、低温釉(1100℃以下)”,另一种观点认为:“颜色釉可分为纯色釉、结晶釉、花色釉、片纹釉,然而按颜色划分难以反映我国古陶瓷全貌,高、中、低温色釉属现代陶瓷范畴,有些方面不一定适合古陶瓷。相对而言,清人的划分方法是比较科学的。一般来说,我们将颜色釉分为如下几个大类如:青瓷、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其实每种颜色釉还可以再细分,如青瓷就可分为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种。要注意的是颜色釉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来确定的,比如宋代建窑的青白釉瓷,直观看上去是青白色的,但由于其中含微量元素的比例,决定了它仍然是一种青白瓷釉。窑变釉,一种结晶釉应纳入颜色釉的范畴之中。
若按釉色来分,可将颜色釉分为红釉系统、兰釉系统、白釉系统、黄釉系统、青釉系统、绿釉系统、黑釉系统、结晶釉系统以及其他系统。
若按成色机理分,颜色釉又可分为离子着色,高温铜红釉及低温金红釉即属于胶体着色,厂官釉属于晶体着色。
钧瓷颜色釉——彩釉的烧成是一门“火的艺术”,其发色随火的变化而变化,产生窑变基本上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若烧成条件不同,即使同一配方,也会产生不同的颜色,真可谓变化莫测。要烧出好的理想的产品,除根据釉的化学组成和成色要求,制定适当的烧成制度(包括烧成时间、烧成温度、烧成气氛等)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入窑坯体不宜含水量过高,一般应小于3%,否则容易造成坯体开裂。
2、应选择适当的窑位,窑内不同的部位,其温度和气氛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对温度和气氛要求比较敏感的颜色釉制品必须选择适当的窑位。
3、烧成温度和升温或冷却速度与釉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关系,如挥发性较大的铜红釉宜快烧快冷;结晶釉则需要一定的保温时间,以利晶体的析出。
4、大件产品升温或冷却都不易过快,以防发生惊裂。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