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中国传统高温色釉瓷的文化特征

时间:2023-09-11 11:34来源: 艺术家提供 作者:未知浏览:
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高温色釉瓷,凝聚着历代陶瓷匠人的勤劳与智慧,或热烈奔放,或深沉浑厚,或隽永雅静,体现出土与火的艺术真谛,天与人合一的大美之道。悠远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与斑斓的色彩之中,每个时期的高温色釉瓷,像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波澜壮阔历史故事,
 普洱茶
 
  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高温色釉瓷,凝聚着历代陶瓷匠人的勤劳与智慧,或热烈奔放,或深沉浑厚,或隽永雅静,体现出土与火的艺术真谛,天与人合一的大美之道。悠远的历史岁月沧桑积淀与斑斓的色彩之中,每个时期的高温色釉瓷,像大树的年轮一样,述说着波澜壮阔历史故事,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浑厚丰富的内涵。尤其是宋、元、明、清高温色釉瓷,不但色彩缤纷,并且成为中国陶瓷的最重要品种之一,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浓郁的生活气息
 
  高温色釉瓷融入人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人们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实现对审美的需求。早在商代时期的原始瓷器已用青釉、酱釉等装饰,釉面起到保护胎骨的作用,而且具备卫生、美感等优点,方便古人用于饮食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六朝时期,南方的瓷业迅猛发展,生产力大量以青、黑、酱釉日用瓷器。这个时期,人们婚庆丧礼、宴会祭典常常以代酒来祝贺祷告。窑址出土众多的瓷茶具、餐具、文具、卫生瓷等,其中茶具占的比例很大,说明饮茶文化已经深深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酒具的青釉鸟首、羊首、盘口(图片),同时也有用作茶具的可能。出土的文具瓷细巧雅致,适应文人士子的审美心理和实用要求。江浙一带水土丰润,物产丰富。蛙类以害虫为食,凡蛙多处五谷丰登,适宜居住。所以陶瓷匠人把象征祥和与丰盈的蛙类表现在文人用瓷上,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鸟翼纹的装饰也反映民间对鸟类的心理崇拜与喜爱。六朝的器物在汉代的基础上取得巨大的进步,饮食器的口、颈、肩、腹上装饰各样花饰,这种美观实用的饮食器经久耐用,不沾异物,没有异味,方便洗刷。卫生用瓷方面有洗、虎子、唾、熏炉等等。熏炉是一种特别的卫生用具,它的出现,从侧面显示古人驱逐蚊虫的手段。此后,熏炉除了驱蚊的同时,也用于熏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从卫生用瓷的出现和历史轨迹可以看出,中国是一个讲究卫生清洁的文明国度。
 
  隋唐五代的饮食器、酒器、茶具等可以用南青北白概括,隋代时期白釉瓷已经非常精美,甚至成为后世白瓷的蓝本,那时完全成熟的白瓷日用器皿大量出现,胎质精致,釉质晶莹透亮,造型生动有趣,为人们所喜爱。李肇《唐国史补》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白瓷饮食器皿的白色搭配各种颜色的食物,起到层次鲜明的饮食视觉效果。白瓷酒具更加显示酒文化的雅与纯。白瓷双腹瓶和龙柄凤头壶(图片)是隋代著名的酒器。唐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最伟大的时期之一。所以,唐代饮食、酒、茶等文化十分兴盛。“类银”、“类雪”的邢窑,“类玉”、“类冰”的越窑,有“假玉器”美誉的景德镇窑等等,饮食器繁多,其中碗、盘的生产占了首位。茶具也是这个时期主要生产品种之一,饮茶之风兴盛,在少数民族中也流行起来。
 
  宋代的高温色釉瓷数量和质量超过了前期任何一个朝代。被后世津津乐道的“五大名窑”及的独具特色各大民窑,创造了大量精美的色釉瓷器。如官、哥、汝等窑高级尊贵的生活用瓷。独树一帜的景德镇窑的盛酒器青釉梅瓶、集实用与审美大成的温酒器影青注子注碗(图片)、高级的饮酒器影青台盏等等。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精髓所在,“斗茶”之风如火如荼地流行起来,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大行“斗茶”之事。其用于“斗茶”的茶具也层出不穷,其中民窑的的福建建窑黑釉茶盏系列最受欢迎,甚为斗茶者所珍。如鹧鸪斑、金、银兔毫、油滴等极富特色。吉州窑的剪纸贴花、木叶纹茶具也大放异彩,既有民间艺术韵味,又反映大自然之美。元、明两朝多使用白瓷饮茶,莹润如玉的白瓷茶具与青翠茶色相得益彰。张源《茶录》说:“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瓷器生产发展,另一方面,瓷器的出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
 
  2.深厚的宗教传统
 
  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传统,远古时代先人就有对自然和先祖的崇拜祭祀行为。历代统治者还制定了祭祀的礼仪制度,其中包括祭器。瓷质礼器在汉代时即已在祭礼中出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下令:今后“凡祭器皆用瓷”,自此,官窑烧造的瓷器以祭器为主,烧造数量巨大,做工十分精细。明、清皇家祭祀十分频繁,有一套非常复杂完备的系统。宫廷祭礼仪式分为大祀、中祀和群祀。大祀须由皇帝主持祭礼,包括圜丘、社稷、太庙、方泽、祈谷、常雩、先师祭礼;中祀则由皇帝亲祭或派遣大臣祭祀,内容包括天神、地祇、太岁、朝日、夕月、历代帝王、先农、先蚕、关帝、文昌;群祭则由大臣们负责致祭,如龙王都城隍、内城隍、贤良、昭忠等。举行如此盛大的宫廷祭礼,需要各种各样的祭品。必然也用到许多盛放物品的祭器。而且各种祭祀活动及不同的位置中,需要用不同的颜色釉陶瓷。据《大明会典》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颜色,“圜丘青色”即祭天用蓝釉器;“方丘黄色”,即祭地用黄釉瓷;朝日坛用红釉瓷;夕月坛用白釉瓷;先农坛、天神坛、太岁坛正位用白釉瓷等。为了使祭礼器物更加完备和规范,乾隆二十四年时,清廷祭礼器物图谱《皇朝礼器图式》应运而生。这部《皇朝礼器图式》中则将宫廷祭礼所需器物进行了描绘和规定,其中大部分祭器承袭前朝,少量根据当时情况进行更改 。
 
  许多颜色釉的名称,也与祭祀相关。如著名的“霁红”,其本意应为“祭红”,清蓝浦《景德镇陶录》论述颇详:“霁红也,肆考纪明厂窑作祭红,沈阳唐公记今厂器作祭红,而陶俗皆做济红,其实祭红为是。盖宣窑造此,初为祭效日坛用也,唐窑纪霁红,由宣窑霁青推写耳。”由此可知,霁红原为祭红,是唐英将其改写为“霁”的。“霁蓝”、“霁青”等名,在文献中也称“祭青”、“祭蓝”,均是宗教祭祀的器皿。
 
  3.严酷的等级制度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左右着颜色釉陶瓷的生产和使用。早在两晋时期,等级森严,统治阶级奢侈成风,所用瓷器是特殊生产的。权贵人士享用最好的瓷器,平民百姓多用粗瓦胎、素面的器皿。唐代越窑精心制作的“秘色”饮食器,平民禁止使用。《高斋漫谈》记载:“越州烧造,为供奉物,臣庶不得用,曰秘色。”两宋时期最负盛名五大名窑产品几乎被皇宫和达官贵族所垄断,平民可望不可及。明、清两代官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民窑严禁生产,如果违法此规,严重者处死。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正统十一时下令:“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瓷器•••••••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货,丁男充军边卫,知而不以告者,连坐。”如此严酷的法律,保证了皇家对颜色釉瓷器的垄断,提高了官窑颜色釉的身价,也制约了民窑颜色釉瓷器的发展。
 
  在皇宫中,颜色釉瓷器的使用,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明代皇宫中,皇帝、皇太后、太后用里外黄釉器;皇贵妃用黄釉白里器;皇妃用黄地绿龙器或黄釉绿龙器;嫔妃用蓝地黄龙器;贵人及贵人以下宫中人员禁止用黄釉器。清代时对黄色更是钟爱有加,黄釉器自然成为皇家专用瓷。不仅完器,连残次品都不能留在民间而要送往京城处理,防止制瓷技术外传。乾隆八年,督陶官唐英曾奏“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折”,建议黄釉及五爪龙瓷器的残次品,押运京城处理。乾隆批奏:“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由此可知乾隆皇帝对宫廷专用纹饰的五爪龙器网开一面,而对黄釉器的控制毫不放松。颜色釉的使用,在等级上是多么的森严。官窑严格控制着颜色釉瓷器的生产,保证了皇家对黄釉器的垄断。
 
  以上可以看出森严的等级制度对颜色釉瓷器的影响,一方面是严重地制约了民间颜色釉瓷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统治者的严格苛刻要求,促使颜色釉瓷器不计成本,经过精工细作,使产品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留下来的件件俱为精品。
 
  3.高超的制瓷工艺
 
  在唐宋以前,青瓷和白瓷占据主导地位。历代陶瓷工匠经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研究探索,巧妙地掌握了各种金属在不同温度及不同焰性下的变化规律,从而创造出色彩缤纷的颜色釉陶瓷。
 
  在唐代时,长石釉的使用已经取得成功。它使釉质均润,釉色柔美,达到如玉的效果。均匀纯正釉色的烧成,除釉料配方和烧成等因素外,施釉工艺也是一个重要条件。施釉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罩以釉浆,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元代以前,大部分陶瓷坯体采用刷釉、蘸釉、荡釉等。元代以后,景德镇陶工根据不同的造型和釉色品种发明了多种施釉方法,如敞口的碗、盘用蘸釉法,大件器物用浇釉法,方器则用笔拓法。我们从宣德及康熙的洒蓝可以看到其蓝点斑驳而釉色均匀,嘉靖的回青、康熙的豇豆红等具有其特殊的装饰效果,这与采用吹釉法有关。清代文人龚鉽有首诗描述:“看他吹釉似吹箫,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渗漏,此中元气要人调。”
 
  古代陶瓷工匠用的吹管,是当代喷壶的前身。二者的作用并无二致,能保证釉料均匀地附着于坯胎外壁之上,烧成均润的釉色。不同的施釉工艺有不同的功能,“因材施艺”显得特别重要。它们是高温色釉的工艺基础,也是精湛的制瓷工艺的具体表现之一。
 
  高温色釉品种至清代雍正时,已达数十种之多。作为颜色釉的呈色剂有铜、铁、钴、锰、钛、锑、金等几种金属氧化物,其中铜、铁和钴的氧化物是中国传统釉色的主要呈色剂。同一种金属氧化物,利用烧制温度和烧制气氛改变其分子结构,可烧出不同的色釉品种。如以铜为呈色剂的釉在氧化焰中可烧成绿色,还原气氛下则呈红色。而铁为呈色剂的釉,在还原焰中可烧成青绿色,在氧化焰中可烧成黄色或酱色。如果增加氧化铁的含量,再配上钴、锰等金属氧化物,就可烧成黑、褐等色泽。原料的配比、窑位、气候、压力等也能影响颜色釉的呈色,但起决定作用取决于釉料配方的调整和烧成技术的纯熟程度。古代勤劳智慧的陶瓷工人,在不断的实践中准确地掌握了各种釉料的变化,得心应手地调制出各种高温色釉配方,纯熟自如地驾驭了烧窑技术,创造出数十种斑斓纷呈的颜色釉。这种精湛的制瓷工艺,仍令后世赞叹不已。
 
  4.丰富的审美视角
 
  高温色釉瓷器绚丽多彩,我们可以通过五光十色的色彩变化中品味出中国深沉的文化内涵,后人一向推重宋代的单色釉瓷,认为单色釉是颜色釉中最高的境界。而元、明、清高温色釉瓷显示出高雅的审美情趣。高温色釉窑变瓷是巧妙地利用缺陷,反丑为美的代表,被视为陶瓷工艺美术审美视角转换的具体体现之一。
 
  釉面的裂纹、斑点等,历来都视为烧成的缺陷,但经过智慧的陶工之手,反丑为美使其成为极富装饰性的特殊颜色釉品种。如宋代官、哥窑的釉面裂纹,本是因釉与坯胎的收缩率不一致而出现的一种严重缺陷,但聪明的陶瓷工匠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通过试验使之形成各种有规律的大小纹片,这种残缺的美,打破了单色釉瓷缺乏变化的釉色。官窑哥窑的开片有深浅二色,深者粗,浅者细,有“金丝铁线”的美名。两线相互印衬,在统一中产生变化,在视觉上带来独特美的冲击,是其它瓷器品种无法比拟的,效果妙不可言,耐人寻味。明、清大行仿古,哥窑产品很多,直接继承了这种传统。又如豇豆红,红釉中往往散缀有因烧制时氧化还原不同形成的天然绿色苔点,是铜红釉烧制的缺陷。但陶瓷工匠将其绿斑点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了釉色的韵律变化,使浑然一体的淡红釉色中,掺杂星点绿斑苔点,倒是显得妙趣横生。因釉质匀净细腻,含有粉质。人称“桃花片”、“美人醉”或“美人霁”。再如清雍正时出现的窑变花釉,本是仿钧窑失败时,釉面出现的人工难以控制的窑变现象。但陶瓷工匠善于发现,让其顺势自然流淌,反而创制出变幻无穷的窑变花釉,极大地丰富了高温色釉品种。
 
  釉色均匀纯正是高温色釉的基本要求,但中国传统高温色釉追求的却是均匀纯正中的变化,以在窑炉烧制的自然变化,增添釉色的韵律和节奏感。宋代龙泉窑釉瓷釉浑厚、青翠玉润,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体的颜色,称为“出筋”,在整体苍翠的色泽中产生细腻的变化。又如明代宣德红釉菱形水洗(图片),外壁红釉均匀纯正,但口沿及转折处却露出瓷胎的白色,规整大方,俗称为“灯草口”,白色在红色中效果突出,对比强烈,使均匀纯正的釉色给人一种变化与韵律的美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均可说明中国传统高温色釉在完成均匀纯正的基本要求后,追求均匀中的变化,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人们穿衣搭配,讲究体形与色彩的相适应。瓷器同样讲究色彩与器形的结合,色釉匹配相适应的器型,才能充分体现高温色釉本身的美感。宋代的单色釉瓷器,造型简洁优美,与单纯的色调结合更能显示朴素典雅的效果,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元、明、清颜色釉产品同样十分重视釉色与造型的统一。如高温铜红釉有祭红、郎红和豇豆红之分,其对应的特征分别为庄重、奔放、淡雅。传世器中庄重的祭红釉多与大小适中的瓶、壶、炉、洗等结合;奔放热烈的郎红则多与大件的瓶、缸、罐等相结合;淡雅柔和的豇豆红则与小巧精致的瓶、洗、盒、水丞等文具相结合。再如窑变花釉,色泽斑斓,变化丰富,传世器中多为大、中件的陈设瓷;而茶叶末古朴清丽,传世器中多为炉、罐、瓶、觚等。总而言之,斑斓多彩的高温色釉,与相适应的造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恰如其分地表现出高温色釉的天然丽质,体现出中国传统高温色釉高雅的审美情趣。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温色釉丰富的色彩,极富观赏情趣,在细细品味它时,使人引发高雅的审美享受,领悟其中浑厚深沉的文化内涵。这就是高温色釉瓷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也是它成为中国陶瓷主流产品之一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普洱 工艺 原料 茶叶 饮茶 茶具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