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上充斥着假古董壶,这使得藏家不敢轻易购买古代茶具,导致老壶市场反应平淡。在去年宁波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清代邵文元款一粒珠紫砂壶以8500元低价成交。一把清代周发祥款乾隆八年制紫砂壶以2.3万元底价成交。更多的款有清代名家刻款的紫砂老壶纷纷流拍。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批现当代名家制壶炙手可热,且价格上涨势头迅猛。一把吴亚亦(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提梁竹节壶拍出10万元 的高价。制壶后起之秀应书良作徐安碧刻石瓢壶以4.6万元成交。另一把应书良作水平壶也拍到4.6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把壶由同一藏家送拍,当年上 半年以3万元购入,半年时间不到价格就涨了四五成。
不过,藏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目前来讲,老壶价格相对较低,但一件好的历史作品,它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学术价值,而本身存世量就少,从 根本上讲,它是古董珍玩,而不是单纯的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所以价格会越来越高。部分藏家更乐观地认为,历史作品的价值会被逐步深度发掘、追逐并超越现当代 作品。从数量上来说,邵大亨的壶是顾景舟的几十分之一。这样看来,“大亨壶”、“曼生壶”价格超越“景舟壶”才属市场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