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之际青花出口瓷介绍如下:
元大都遗址出土的17件青花瓷不乏精美者,尤其青花凤首扁壶,形态典雅,成型工艺精湛,唯其画工不够细腻严谨,不具备官器应有的宫廷风格。而新疆伊犁地区出土了一件几乎同样的青花扁壶,说明这类器物可以断定属于外销瓷范畴。而收藏于土耳其托普坎比宫和伊朗国家博物馆的诸如“云肩凤纹大盘”、“杂宝双凤纹大盘”,以及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开光松竹纹八棱罐”等,均属于典型的出口瓷。这类瓷器中,波斯传统器物造型以扁壶、扁瓶、大盘、兽耳罐(多为狮、象耳)、大瓶等为代表,绘画整体面貌为古波斯文化所喜爱的层次丰富繁密、多卷草缠枝花卉装饰的平均构图,但其间融入了一些中国元素,如牡丹、龙、凤鸟等。这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的融合与迅速流行,古来就有很多例证,如新石器时期著名的马家窑彩陶、唐代“胡风文化”时期的金银器等,都带有大量古波斯文化的元素。当然,在出口瓷中也有一些很另类的,正如叶佩兰先生指出的,当时青花瓷也向东南亚等地区输出,因此,根据定购方的审美倾向,当时的景德镇匠人已经能处理自如,这肯定是事实。根据笔者所见,出口青花瓷器虽比一般民窑青花器精细得多,有些甚至丝毫不逊于明代早期官窑。由于对这个问题学界没有争议,因此本文不作过多讨论,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国家博物馆所藏阿巴斯王(1578—1629年)赐给阿迪比尔神宫的31件“元青花瓷”。阿巴斯王生活于元代覆灭200余年后(1368年明军攻克大都),而献给那位抗击蒙古人统治的大英雄萨法维的祭奠神庙之物却偏偏选择了“元”青花,这似乎难以令人信服。根据其生卒年和来北京参展的器物来看,这批早期青花瓷也疑似明初的外销瓷或出于朝贡贸易之产物。类似的情况恐怕还有一些,尤其鉴于土耳其托普坎比宫所藏数量巨大,几近全世界“元青花”藏量的半数以上,但到底哪些应该归于“元青花”,笔者以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毕竟波普博士是美国人,于中华民族之历史与传统文化的认识有其局限。而笔者因材料占有所限,所见土耳其宫廷档案中有明确记载“青花瓷”的档案是在十五世纪后,不能从文献上直接印证十四世纪的青花瓷。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