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专业角度来讲,早期的窑变只是指釉子的变化反应,而且是氧化铜,氧化铁还原为典型代表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我国的陶瓷艺术,其中一些绝品、极品都出自于窑变。
窑变,是指陶瓷在烧成过程中,原料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一定量的C、O的渗入,发生材质学结构上的转换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主要是在色调和层次两个方面)烧制出丰富而特殊状态与效果的过程。那种把生坯烧熟或几种物质融化流淌的现象并不叫窑变。因此我们到市场上购买茶壶时,尤其不能轻听一些蛊惑者的叫嚷,这是“窑变,万里挑一!”
最早的窑变纯粹来自偶然,那时的窑炉结构、装窑方式,烧窑方法与能源的采用等等因素均是不稳定性的,现在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装烧的方法也科学化了,有的甚至用电脑来控制,因此可以人为地达到一定的理想效果。
紫砂作为一种无釉陶,其材质富含氧化铁等,在烧成过程中遇到CO气体,整体或局部也能产生相对的变化,这是因为氧化铁在还原气氛中失去了一定比例的氧原子而变化出浓淡不一的灰色或青黑色状态,并有可能出现良好的层次过渡和不均匀自然状,与本色原料之间形成各种各样的对比反差,而出现千姿百态的层面与面貌,这时,很可能就会出现“极品!”但是其中大部分东西不会太理想。再则由于紫砂原料中基质与团粒结构的密度不同,含铁量不同的转化亚铁量也不同,呈现出来的肌理状态就会非常丰富,十分优美,因此材质的真假好坏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丁山有位名叫葛明祥的,原先是位牙科医生,因酷爱陶瓷艺术,进而转入此行,其对釉色、烧成、窑变等有相当研究,且成果令人瞩目。他认为形、釉、火这三要素是窑变的三大要素,而火是艺术之核心,他认为若要取得一件成功的窑变作品,除了工的因素以外还有“天工”的因素:即需要有必然的经验和偶然的巧合。他还认识到“这个偶然是无法人为掌握的自然现象,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含氧量)风向乃至风力等的因素。”
窑变也是一门遗憾艺术,在必须具备综合专业理性知识之外,更需要一种“心态”……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