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好的紫砂壶,必须具备3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美好的结构,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4个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
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计较于壶的容积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昂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心灵、百玩不厌。所以观赏一件新的造型,应该在领悟到美的本质以后才能加以评点。以这样的审美态度为出发点,才能赢得爱好砂艺者的共鸣。
当今,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5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4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
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是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因为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他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美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人各有爱,不能强求。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艺术家对形的把握也是如此。
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条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
“款”的意思有两层: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但是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紫砂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制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需要小心。
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需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比如适合我国南方人使用的“一手壶”,就符合当地人的饮茶习惯。南方人饮茶一般2至5人会饮,宜采用容量350毫升的茶壶为佳。其容量刚好4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小,宜泡红茶;矮壶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盖溢出,使风景大煞。煞风景的还有壶嘴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口堵住,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习惯把壶嘴改进,使流水明显比以前畅通。壶的盖要严紧,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