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民间艺人,大多隐姓埋名。民间工艺界的行规,也使得民间艺人习惯了默默无闻。比如说,你脖子上挂着块翡翠,你不知道是谁雕刻的;你脚上穿着双绣鞋,你不知道是谁的手艺;你吃饭用的青花碗,你不知道是谁制作的;你家里有张雕花大床,你也不知道那是谁的作品。古往今来,民间艺人大多不在作品上署名,谁知道他是何方高人呢?可是紫砂界却不一样了。在一把紫砂壶上,我们至少可以在三个地方看到作者的签名,一是壶底,二是壶盖,三是壶把的下方。除了在“文革”那样的特殊年代,紫砂壶的制作者,从来都是要郑重其事地署名、不厌其烦地落款的。
这一现象,这一工艺美术界的例外,说明什么问题呢?它至少可以说明,紫砂壶艺界自古尊重壶艺家的个体劳动,自古重视作者意识、责任意识与品牌意识。而对于这些意识的重视,其意义是深远的。所以选购名家紫砂壶时,首要看作者。
当代名家紫砂壶作品的投资更多如同字画一般,讲究作者。首先讲究的是实力,并不是谁名气大,谁的壶就一定好,关键要靠实力。其次是造型。实力分两方面:其一是创作实力。基于传统但又高于传统的造型创作实力,就目前来看,仍然不够。其二是手头功夫的实力,即能把心中的构思变成现实的能力。
三是潜力。目前很多大师都是出生在1950年之前,这些大师几乎已经不怎么做壶了,存世的作品比较稀少,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市场对这些人的作品是比较看好的。而50、60年代的人,多是前者的徒弟,也都有希望成为大师;70后这一批很多人的基本功不错,对于泥料也很了解,很多人也已经崭露头角,甚至超出他们的父辈、师辈,但其中的炒作、运作成分也很多,需要我们谨慎对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