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嗜好玩壶,完全是兴之所至,成不了一个鉴赏家。
凡夫俗子为稻粮谋,便没有更多的功夫去研究史册典籍,饱阅天下好壶,也成不了一个收藏家。
因为不具备那样的财力,名家大师的作品动辄便是数以万计。
当下世道,我等普通上班族,其收入抵得上日常家用,再略有盈余,便是不错的了,断无更多的钱财去奢侈挥霍。
但这并不影响那些个普通人嗜好玩壶。
因为工作,也因为兴趣,我结识了很多天南海北的爱壶之人,那些熟稔或陌生的朋友,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
因壶会而聚,心甘情愿的分享与奉献,成就了一席席的茶间雅事。
A君,年逾六十,退休之后,不爱逗猫遛狗,也无心麻将旅游,却是钟情紫砂壶。
省吃俭用的一点退休金,大多作购壶之用,幸而爱人开明,并不计较。
用她的话说:这比抽烟喝酒好多了。
且爱屋及乌,A君从此茶不离手,有道是“薪火穿肠过,快意留心头”。
小小一把壶,朝夕摩挲,能起到平心静气、摒除杂念之效,也算是对晚年健身养气的一点裨益吧。
从未与壶接触过的人,与壶相遇的契机是什么呢?
大抵都是尝到了壶带来的甜头,虽不至于锐意穷搜、废寝辍食,但也适情随意、乐在其中。
要紧的是玩出味道,至于有多懂行似乎倒在其次。
B君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怎么玩壶,但是为了讨好老丈人,逢年过年便会孝敬一把紫砂壶。
久而久之,B君自己也禁不住诱惑,入了紫砂壶的“坑”。
但因工作繁忙,无暇去系统的钻研这门学问,所谓“不求甚解”,但求“合乎眼缘”,这样也挺好。
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就让别人去解释吧,我自慢慢净了手,细细沏了茶,泠泠斟上一盏,酽酽喝上三道,自个儿暖这把壶去。
图的就是一种心情,一种雅兴。
这年头不懂装懂的人何其多也,好像非得作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才敢理所应当的进入壶圈。
又或者苦于囊中羞涩,而“假想”紫砂壶“贵不可攀”,再有那只是有点余钱剩米,却硬是打肿脸充胖子,不自量力,倾囊相购精品好壶,对平价的紫砂壶不放在眼里。
以上种种皆大可不必,把这一门来自民间的艺术硬凹成了“显学”,反倒是误解了紫砂的真意。
彭见明在《收藏是一种诱惑》一文中感叹
——
豪宅富室里,无不备有精致阔气的博古架,但大多“博”的是名酒、闹钟、裸体的雕像以及阳痿的猫狗等等。
多好一块地方啊,却是荒废了。
虽说这样的感叹有些书生气的成分,免不了被人讥笑是怀着酸葡萄的心理。
但是不得不说,大凡能爱上紫砂、有感于此道者,应也算得上是一份精神的寄托吧。
这种风气日盛,可能于社会世风的纯正也有一些促进吧。
所以,不论懂壶与否,不论有钱没钱,都来加入壶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