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泥有三大类泥料:紫泥、红泥、绿泥。
紫泥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夹杂于夹泥矿层中。紫泥矿原料的外观是紫色或紫红色,内有细微银点闪烁,隐现浅绿色斑点。烧成外观为紫色、紫棕色、深紫色。
绿泥原矿生于红紫泥层与顶部岩板的夹脂之中,有“泥中泥”之称。原矿为浅粉绿色,片状结构,泥性较嫩,耐火力低于紫泥,烧成后呈米黄色,表面细润。
红泥在《阳羡名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此处记载的“石黄”就是朱泥,一般位于嫩泥层的底部,不单独存在于矿层中,一般是从矿石中拣选出来的。原矿呈土黄色,烧成后为暗红色。
文献《阳羡名壶系》记载,还有一种团泥也是紫砂泥,因原产地在团山,泥矿通常被称为团泥,是紫泥矿和本山绿泥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
宜兴紫砂矿通过不同矿层的开采、淘沙、陈腐,不同温度烧制,成品色彩变化甚大,所以紫砂泥也被称为五色土。
需要说明的是,宜兴陶土中,紫砂泥所占比例只有百分之几,其他陶土是做一般陶器的原料。宜兴陶业清代分为粗货、细货、紫砂三大类,现代有紫砂、彩陶、青瓷、精陶、均陶,被赞誉为“五朵金花”。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