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壶、灌浆壶与手工壶的区别
手拉壶
手拉壶是潮州枫溪一项代代相传的民间茶具工艺。手拉壶采用手工拉胚法或叫轮制法成型,与宜兴紫砂壶成型的模制法完全不同,是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已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潮州枫溪素有“南国瓷乡”美称,早在唐朝,枫溪就利用当地的飞天燕瓷土生产陶瓷器皿,近年来成为全国最大的工艺陶瓷、工艺化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
灌浆壶
灌浆壶是利用石膏的吸水性,将含有石蜡的泥浆加热注入石膏模中,冷却后将石膏模脱开,便可得到壶坯,经镶嘴、把并脱蜡后烧制成壶。但是由于灌浆所需紫砂颗粒至少要在200目左右,则使紫砂壶失去了应有的透气性。灌浆工艺特别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较低,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所以比较容易满足茶艺市场的要求。
灌浆壶里面没有条纹,所谓灌浆壶就是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泥浆,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没有工艺可言。灌浆壶用的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还掺有较多的玻璃水。
传统的紫砂壶,是用拍身桶和镶嵌身桶两种工艺形成各种形状的紫砂壶,这就是紫砂成型工艺。
手工壶、手拉壶与灌浆壶的操作流程
手工壶:分纯手工和半手工。半手工指模具壶,模具有嘴巴模、身筒模,其他是用手工来完成。
1、半手工:先由制模开始的,把石膏浇成圆柱状,在专用的车台上用专用的车刀,把圆柱形石膏成所需要的母模,配上壶嘴、壶把、壶钮,待石膏干后打好泥片后用泥先围成圆筒状,稍加拍成鼓形,分开石膏外模型,把鼓形泥筒放进石膏外模内使左右外模对榫夹紧然后用铁丝固定外模,用工具或手放进外模内挡坯,使鼓形泥筒完全紧贴在外模内壁上,然后放在一边,待收干,然后泥坯会自行和外模脱离,再用盖的外模挡壶盖,用壶嘴、壶把、壶钮的外模印出它们来,然后待稍干,把壶身、嘴、把、钮、盖的坯体从外模中取出整理后按上壶嘴、壶把、壶钮,再把壶嘴、壶把、壶钮的接缝修正用明针整平、打光。
2、全手工:把泥展开成长条泥片,用泥片车画出所需要的泥片高、长度和弧度,再把泥条围成筒状,用木制的拍子打拍成所需要的形状加底口的封片,待干后进一步用带弧行的竹范整型,为用手拍不可能达到同心圆程度所以要用竹范重新整理,使其达到相对圆整,再加塑上口片和底足片待干后用矩车开出足圈和口来,整理足圈和口片跟壶身筒的接面,再做壶盖,弓形壶盖分成弓弧形泥片,平面泥片和撮口三部分组成,把这三部分加塑完成后,开掉撮口内的平泥片,整理完成后按上壶钮后,再按照壶身的比例塑壶嘴、壶把。按照“把随壶身走,嘴随把尾出”的理念按上壶嘴、壶把,尽量的使其在壶身的半经线上处理壶身和壶嘴跟壶身的接触面使其顺畅后再用明针“了”光,打上印底印,待干后进窑烧成。
手拉壶:机械操作,下面一个马达,上面一个圆盘。把泥料放在圆盘上,开关一开,马达旋转,利用惯性离心力,用手拉出一个壶型来。拉出来后切下,放置晾干,再配壶嘴、壶把,装成一把茶壶,放置晾干后再喷浆,经过烧制就可以成为手拉胚茶壶。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手拉胚壶一个人一天可以拉200-300个。
灌浆壶:把泥料放在球筒里面打48个小时,就变成很细的摻瑪,然后再把浆灌到开好的模具里面,等1-2分钟拿出来,放置晾干,就可以加工成茶壶了。它不属于紫砂成型工艺。灌浆壶一个人一天可以灌300-500个。
如何识别手工壶、手拉壶和灌浆壶
手工壶: 壶身外观,颗粒分布不均匀,比较粗,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无添加成份,撞击声效,硬度高,声音尖锐,低沉则硬度较低。
手拉壶:壶身外观,不论粗细,分布很均匀,壶内有螺状条纹纹理,添加高岭土成份,撞击声效,硬度高,声音尖锐。
灌浆壶: 壶身外观,泥料目数细,无颗粒成分,壶内无螺状条纹纹理,添加较多的玻璃水成份,撞击声效,声音尖锐,硬度高。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