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量:决定于壶流最细部分的内径。
水压:首先取决于器型,说的具体一点就是,在倾水的时候,壶内水面与壶嘴(流头)的落差,其次取决于出水孔(滤茶孔)总面积与壶嘴面积之比。
水流阻力:取决于壶流的弯曲度。至于团水程度,也就是水柱的长短,取决于流孔内壁的光滑度与粗细缩比。
因此,决定出水是有力还是无力,器型是主要的因素,令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做工。做工方面的话,主要是滤茶孔的开孔面积。壶流根部越靠近壶底、壶流越直、滤茶孔面积越大、滤茶孔面积与壶嘴截面比例适当,则壶的出水越冲。在常见的器型中,子冶石瓢出水最冲,因为出水角度是成90度的,也就是最好最有力的角度。
那么知道影响紫砂壶出水的因素后,我们就可以结合原理的分析,就知道壶出水不畅,大凡有以下几种情况:
1:壶型的先天限制。如三湾流和流根部的位置太高的壶型。
2:做工不良,流内有“结石”,或者流的壁太厚,外表看较粗,但内部通道很细。
3:做工不良,网孔有部分是虚的,也就是说,虽然有7个网孔,但三个已经被堵死或被部分堵住,缩小的出水的量。
4:盖子很严密,但“的子”的进气孔被堵死或太细,负压的原理造成出水不畅。
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决定了一把壶能否“出水七寸不散花,收水利索不流涎”。但是,壶流的形状、长度、水孔的位置等,又必须和壶型相配。
好壶壶嘴出水顺畅,收水果断,这是大部分购茶壶人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如柱,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直入杯底静默无声;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利落。
好的出水,实际上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壶型、流型、流的位置、流管内壁、嘴的口径、网孔形式、网孔孔径、网孔出水的有效面积等等,但有一细微之处常被忽略,那就是壶盖上的"气孔"。
壶内满水后,倾倒出水时,若其水流呈现出跳跃状,还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水流扭转泛花,伴有"吱吱吱"的声音,此现象是由于在倾倒出水时,壶体内立即处于负压状态,并通过壶盖上的气孔,吸入壶外的空气进行补充。
若气孔的孔径过小,则空气进入壶内时受阻,形成间歇性"气塞",最终影响到水流呈现脉冲式跳跃状,并伴有"突突突"的声音;或由于气孔的孔径过大,空气进入壶内时的流速过高,产生啸叫现象,发出"吱吱吱"的声音。
由此可见,气孔直接影响到了茗壶的出水流态,犹如画龙点睛,"点"好了,功得圆满,满盘皆活,"点"不好,功亏一篑,徒留遗憾。
但是!
有些壶型如“龙蛋”、“西施”等,壶流的特定形态就是容易流涎的。所以,不能要求所有的壶都不涎水,只能在使用的过程中对症解决,如注水不要过满、收水手势要干脆果决、备有茶巾随时擦拭等,以免壶流下的颜色跟壶身不一致。
壶流制作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部大于口部。
2.内壁光洁顺畅。
水孔的总面积要大于流口面积,以增加出水压力和收水回力。流身斜出壶身以45度左右为宜,欠则“喷”,过则“漫”。
有坯手在坯体成型后,轻巧敲击流口前端下部使之稍向上弯,也有坯手在流口内壁下沿做小凹槽,都是为了改变出汤的瞬间流向,力图避免收水时滴涎。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