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假老壶”就是将新紫砂壶处理成旧壶模样,冒充旧壶、老壶出售以获暴力,即为“新壶做旧”。常见有:
1.涂汁法。将浓茶汁、食用油、食醋、酱油、糖等调和成汁,涂抹在新壶的表面。
2.熬煮法。将新壶放进浓茶汤中熬煮,晾干再煮,反复几次,新壶表面即灰涩陈旧。
3.拭油法。将颜色相近的鞋油擦拭在新壶上。
4.土闷法。将新壶闷埋在土中,使壶表新泽消褪。
1.看泥色
清中期以前的泥料颜色大多显出泥黄,当时人们还不懂得在泥中掺氧化铁粉来调色。
2.看铭刻
配书画、铭文的作品在仿制时极易出现破绽,作伪者在模仿时,不会一气呵成。不同时代铭刻特征不一:明代一般先在壶上以笔写字,然后双刀正入刻,刀口为双面,笔划两侧同样光滑;清代大多使用单刀侧入刻,笔划一面光,一面糙。
3.看茶锈
有许多壶友都会将“茶垢”和“茶锈”混为一谈。认为茶垢就是茶锈,这种想法是错的,茶垢和茶锈根本是两个不同的物质。
壶友可以拿自己的老壶看看,打开老壶看看里面的茶锈是什么样子的。按照我们的经验来说,现在市面上黑黑的一层就得小心了,茶锈不会积的那么黑黑的一层。茶锈应该是一种鹅黄色,黑里面带有一些黄。
如果你光看茶锈还是不确定的话,那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将水倒进壶里,一定要是沸水,如果不给你倒热水进去,那么这个壶就值得怀疑了。如果你把热水倒进去,闷上大概三分钟,再把水倒在有白釉的杯子里看,假如有喝茶的淡淡的颜色,就是茶锈;假如是倒下来是淡墨的颜色,这个茶锈就是做的。随之,你就知道你的老壶是真的还是假的。
4.从不同时期的胎质来判断
明代紫砂使用的砂 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是粗糙的,这是当时的炼砂淘洗技术相对落后之故。据有关资料表明,明代紫砂泥料的目数为20~30目,清中期为55~60 目,近现代为100~120目。目数低,颗粒粗,孔隙度大,用手指弹击这类壶,声音沙哑、发闷。
5.从工艺技法的差别来鉴定
不同时期的紫砂器制作技法都有不同。这些工艺范围还包括了烧窑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上的重要凭据之一。
6.跟据出水孔数辨识
所谓出水孔是指壶内通壶嘴的孔。出水孔数的一孔或多孔,也可作为断定该壶是否为古壶的资料之一。民国以前的紫砂壶,不论大小,出水孔都是单一孔(近年来则不一定),大、中型壶为防止茶叶堵住出水口,影响出水,故大都改采多孔状。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