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之一
“做工越复杂花哨则价值越高”
“做工越复杂花哨则价值越高”
这种古朴自然但又美焕其内、强调文质彬彬的和谐境界,是紫砂极为普遍的审美理念。
而很多新手玩壶,特别喜欢颜色花哨、造型复杂的紫砂壶,或者壶身刻满了字画,认为这样的壶更具艺术感和附加值,其实是一种误区。
误区之二
“先看底款后买壶”
一种是真款假壶,此类壶作者多为名家,忙于应酬或市场供不应求时,便会由弟子或他人代制,盖上自己印章。
另一种是假壶假款,此类作伪手法颇多。现代仿制者根据前代作品底款照片进行制版,或者干脆凭空臆造。
误区之三
“职称、证书高于一切”
在乱象丛生的收藏市场,职称、证书,真真假假,迷人眼目,但壶骗不了人。
好比古代英雄擂台比武,武功境界到了第几层,一招一式拿出来亮过之后才能服众。
买壶时需要郑重考量的应该是泥料、造型、做工,作者职称、证书只是供购买者参考,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真正好的作品,形、神、气、韵自有其非凡之处。许多有涵养有实力的高手,隐于民间,不求浮名,出手即是不俗。
当复杂的商业炒作和鬼魅的职称评定被挤掉水分,紫砂壶真正的含金量显山露水后,人们发现,那些投机的裸泳者早已搁浅在了沙滩上。
误区之四
“年代越老越好”?
如果泥料或者做功不行,即便年代久远,其艺术价值也要大打折扣。
由于太多人追捧老壶,给“作旧老壶”创造了机会,例如将新壶反复放入红茶汤中烧煮,除去新器光泽,俨然有老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