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陶"非为“异僧",先民们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现并开发和利用紫砂土的。紫砂土最早开发和利用的地区,是丁蜀镇的黄龙山及附近地区。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早期开采紫砂土只能以人工为主,开采规模不大,发掘量也不大,品种也有限。开采范围局限于黄龙山及附近地区,故被误认为黄龙山及附近地区才出产紫砂土,黄龙山及附近地区出产的紫砂泥,才是“正宗紫砂泥”。
现代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采用机械化作业,陶土资源被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不仅开采的范围广,而且开采量也极大,黄龙山以外的其他地区也不断有与之相同,甚至更为优质的紫砂陶土被发掘,极大地丰富了紫砂土的品种,所以紫砂土原矿,现在要比过去丰富得多。虽然明清时期的紫砂土,不乏精品,但整体粗杂,加之技术手段的限制,因此作品显得粗拙,杂质多,常有火痴等,不如现代作品精细温润光洁。
紫砂土的名称,最早是由挖泥的泥工叫出来,由于他们大多不识字,或根据自然之色来命名,如绿泥、紫泥、白泥、乌泥、黄泥等;或以自然物、日用器物等色泽来取譬,如天青泥、海棠红、淡墨色、猪肝色、水碧、榴皮、葵黄、铁色、栗色、定窑白、冷金黄等;或根据产出地来命名,如本山泥、东山泥、赵庄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