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的起源之(一)六朝新考说

时间:2023-11-08 10:27来源:半壶纱娘小艺 作者:半壶纱娘小艺浏览:
随着紫砂的不断升温,紫砂壶逐渐成为影视剧中的道具之一。96版《水浒》出现过紫砂壶道具,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也出现了紫砂壶道具。《水浒》的历史背景是宋代末年,《神探狄仁杰》的历史背景是唐代前期。宋代末期有无紫砂壶尚待考证,唐代前期出现紫砂壶,就有点误
普洱茶
随着紫砂的不断升温,紫砂壶逐渐成为影视剧中的道具之一。96版《水浒》出现过“紫砂壶"道具,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也出现了“紫砂壶"道具。《水浒》的历史背景是宋代末年,《神探狄仁杰》的历史背景是唐代前期。宋代末期有无紫砂尚待考证,唐代前期出现紫砂,就有点误导观众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紫砂和紫砂壶,似乎是同一个概念,说起“紫砂",自然而然地就讲紫砂壶。其实“紫砂"和“紫砂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泛指和特指的关系。国家新标准《 GB/ T10816一2008紫砂陶器》给“紫砂"的科学定义是“用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种黏土制成的,呈色以赤褐为主,质地较坚硬,且透气性能好的无釉陶器"。通常意义上的紫砂,是泛指用紫砂土或性能相近的陶土制作的陶器;紫砂壶则是紫砂陶器中茶具的一种。“紫砂壶"代表着紫砂,但紫砂不一定是指“紫砂壶",所以紫砂器的出现,不能代表紫砂壶的诞生。紫砂究竟起源于何时,目前的看法尚不一致,有待进一步考证。
 
( 一)六朝新考说
宜兴”六朝青瓷"的胎质原料主要是紫砂土,但当时仅把它作为普通陶土来使用,因此称不上是紫砂的起源。
2009年初,随着宁杭高铁建设的顺利展开,由南京博物院、无锡考古研究所30余名考古工作者组成的考古队也随之进驻宜兴展开考古工作。当年6月份以后,考古队相继在宜兴新街镇西梅园铜官组、丁蜀镇蜀山紫云山一带,发现了25座东晋家族墓。墓中发掘了大批以前罕见的“阳羡青瓷"。从胎质上看,其原料均为宜兴特产的紫砂矿土和白土混合而成。考古工作者由此推断,宜兴紫砂土在六朝时期已经开始普遍使用了,寻常百姓家都有才称之为普遍(2009年8月14日《扬子晚报》A9版《东晋墓地挖到“阳羡青瓷“一一证实宜兴紫砂土最早在六朝时就已普遍使用》)。不过,起初人们并没有发现紫砂土的价值,只是把它作为普通陶土来使用,以后人们在冶陶的过程中,才逐步认识到紫砂矿土的特性。
1976年5月,南京博物院在现在的丁蜀镇陶渊村发现了唐代古龙窑遗址,并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国内经科学发掘最早的一座古龙窑。出上文物均为越窑青瓷系列产品,其胎质原科亦均为紫砂土。
 
据考古发现,宜兴先民最早制陶,利用的是红色黏土和黏性田土,有出土的夹砂红陶、灰陶等可佐证。大约从东汉后期开始,才逐渐地发现并利用陶土。宜兴现在利用的多数陶土,经过精细的加工,均可用于制作紫砂器,六朝青瓷胎质为紫砂土自在情理之中,唐代古龙窑出土的文物也证明了这一点。
紫砂陶土孕育于3亿多年前古生代的泥盆纪地层中,有陶之时,紫砂陶土肯定也同时存在,“六朝青瓷"肯定不是最早的紫砂土陶器,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今后或许还有比“六朝青瓷"更早的发现。但那都应当属于无意识、无目的的使用,所以谈不上是紫砂的起源。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紫砂壶 普洱茶 普洱 原料 茶具 历史 紫砂 制作 中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
紫砂壶,养壶巾虽小,作用却很
作为新手,第一把紫砂壶该如何
作为新手,第一把紫砂壶该如何
一文了解紫砂壶!经典壶型、如
一文了解紫砂壶!经典壶型、如
紫砂壶独孔、网孔、球孔各有优
紫砂壶独孔、网孔、球孔各有优
盖碗、紫砂壶、紫陶壶、飘逸杯
盖碗、紫砂壶、紫陶壶、飘逸杯
紫砂壶的肌理,肌理效果在紫砂
紫砂壶的肌理,肌理效果在紫砂
一把好的紫砂壶,该具备这四个
一把好的紫砂壶,该具备这四个
喝什么茶搭配什么泥料的紫砂壶
喝什么茶搭配什么泥料的紫砂壶
紫砂壶保养,一定要做到这3点
紫砂壶保养,一定要做到这3点
爱紫砂壶的记住,别再用豆腐开
爱紫砂壶的记住,别再用豆腐开
清洗,养紫砂壶最简单最关键的
清洗,养紫砂壶最简单最关键的
紫砂壶烧制窑温过高有什么影响
紫砂壶烧制窑温过高有什么影响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