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紫陶,是我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四人名陶之一,与江苏宜兴陶,广东石湾陶、四川荣吕陶齐名。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末就开始生产陶器,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说法,紫陶属传统的名优产品。元明时期,建水青花瓷远销省内外和东南亚,仅次于江西景德镇,破视为我国“国瓷"的一部分。
建水紫陶陶上取自建水境内五彩山,有红、黄、紫、青、白等颜色,也称“五色土”。部分泥料外观色泽与部分宜兴紫砂陶土相似,且含铁量较高。所不同的是,建水紫陶陶上形成于二叠系,陶上以单色矿床为主,呈横向展布,色泽单一,氧化硅百分含量不高,黏土物比例高,烧成温度相对较低,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经无釉磨光,精工细磨抛光,所地细腻,光亮如镜,气孔率小,透气性差。
制泥方法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土相比,是将不同的制陶黏土分别捣成粉末,筛弃粗砂后,按制陶的要求,将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待含砂浆泥沉落缸底,再用勺取上面的漂浆倒入另一只缸内作再次淘洗。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泥料细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一般不宜采取灌浆注模的方式成型,也不宜于制作大型器件。
成型方式,建水紫陶以手拉坯的方式成型,经过填、刮、雕、刻、画、烧炼、磨光等工序手工制作而成。坯土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元素的红色黏土为底料,或红底白花,或黑底白花,或白底红、黄、蓝花等。填色泥料则是含硅的白色黏土,灰绿的、浅绛的、橙黄的天然彩泥。做工精细,注重装饰,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神形兼备,美轮美奂。
建水紫陶目前仍然采用龙窑烧制,制陶艺人各自制窑自行烧制,烧制技巧“秘不相授"。烧结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因陶坯中的呈色元素含量不同,高温下窑气的变化,使得陶器在焙烧过程中会出现意外的颜色和花样,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一样会形成可遇不可求的“窑变"。云南建水紫陶,实际上是一种无釉磨光装饰陶,与宜兴以茶具为主的紫砂陶相比有较大区别。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