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没有“清水泥"一说,所谓的清水泥类泥料最早出现于民国时期,故现在人们称之为“民国清水泥"。泥色较现代清水泥色暗质粗(如图1)。
紫砂原矿泥料中也没有“清水泥"一说,清水泥是现代人称谓。清水泥,最早是指选用单一的原矿泥料,在不掺杂其他任何矿料或化工色素情况下,粉碎加工后,直接拌和而成的泥料。不掺其他任何矿料或化料炼制而成的紫砂泥都可称为清水泥。如人们通常把底槽青原矿炼制的泥料称为清水泥,底槽青可以算是清水泥,但清水泥不一定就是底槽青。
20世纪60~70年代,宜兴紫砂一厂将用于制作紫砂坯胎多余的紫泥料与红泥坯料、普通紫泥料,掺和在一起,加工成的泥料叫做清水泥,即所谓的“文革清水泥'。主要用于制作花盆等低档产品,为低档的粗货泥料。80年代后期,由于优质的紫砂矿料相对减少,人们出于对原始材料质感的美学追求,逐渐地关注原本用于制作大路货的清水泥(紫泥)。原本很普通的清水泥一下子就变得畅销起来。
现在业内人士将不掺杂其他矿料或化料,作品烧成后,色泽偏红的紫泥,称为清水泥,亦称之为红清水,色泽偏紫地称之为“紫清水",也不为错。用于炼制清水泥的紫泥矿料不在少数,丁蜀镇黄龙山及周围矿山、宜兴周边地区均有或多或少的产出,其中以丁蜀镇黄龙山产出的“红皮龙"紫泥最具代表性。
红皮龙,是黄龙山紫泥中利用较为普遍的一款紫泥矿料。以前有人把它称作“野山红泥",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产于黄龙山的红泥一般称之为“本山红泥",红皮龙本身产于黄龙山,何以称之为“野山"呢?红皮龙虽然烧成后外观色泽偏红,本质上属于紫泥。既非产于野山,又不属于红泥,怎么就称之为“野山红泥"呢?此说不妥。若将产于黄龙山之外的红泥,称之为“野山红泥”倒也未尝不可。
红皮龙属于紫泥类矿料,因为泥料的性能及原矿外观色泽和烧成后的色泽变化,都和紫泥一样。黄龙山红皮龙紫泥,分布在黄龙山龙身骨处石英砂岩(黄石层,如图2)下,与其他紫泥相比,埋藏较浅。原矿呈紫棕褐色,块状构造,粉砂质泥岩结构,致密、沉实、坚硬。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土、石英、云母碎屑及铁氧质等,云母杂质比较多。
其主要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分别为:二氧化硅(SiO₂)63.54%,三氧化二铝(Al₂O₃)21.03%,三氧化二铁(Fe₂O₃)7.59%,氧化钙(CaO)0.52%,氧化镁(MgO)0.67%,氧化钾(K₂O)1.86%,氧化钠(Na₂O)0.31%,烧失量(LOI)6.48%。
红皮龙是一款较为普通的紫泥矿料,也有入称之为“普紫”。红皮龙紫泥的石英含量相对较高,粗细颗粒比,较为合理,可塑性良好,干湿易掌握,成型易,大小件作品均宜制作。红皮龙稳定性好, 烧成收缩率小,温度易于掌控,烧成温度为1170℃~1190℃。烧成后外观色泽由棕红,向暗红色、紫红色变化(如图3)。红皮龙是用于炼制清水泥的最佳矿料之一,但并不是炼制清水泥的唯一矿料。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黄龙山周围及周边地区也发掘了不少与红皮龙相类的泥料。这些泥料虽然整体性能与红皮龙相近,但成陶后要么质感不够清晰,要么质感十分清晰,却不易泡养。使用清水泥时,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清水泥在陈腐过程中,泥料中的有机质容易游离于泥表,变成花泥,所以存放时间较长的清水泥,须用清水将泥料清洗后再使用,否则容易产生黑丝。其他泥料或许也会有此种情况。清水泥作品柔和朴雅,亲和力佳,泡茶易上手,稍加使用,日显红润朴拙、古穆端庄之态,为大众最爱。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