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精品泥料——红泥篇

时间:2023-11-09来源:半壶纱娘小艺 作者:半壶纱娘小艺浏览:
紫砂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紫砂红泥泛指紫砂陶土制品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一类陶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矿料。紫砂红泥因其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所以冠以红颜丹砂之名。紫砂红泥相对于紫泥家族来说,家底并不富厚,产量仅占紫砂陶土的8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紫砂红泥是宜兴紫砂陶土的三大泥类之一。紫砂红泥泛指紫砂陶土制品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一类陶土,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矿料。紫砂红泥因其烧成后,外观色泽和胎质均呈红色,所以冠以“红颜丹砂"之名。紫砂红泥相对于紫泥家族来说,家底并不富厚,产量仅占紫砂陶土的8%。紫砂红泥家底虽不富厚,然而家族成员却并不少,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红粉世家"。这个家族的成员,娇艳多姿,甚娇甚嫩,情感细腻柔和,声若女音,似“倾心佳人"“浴后妃子",又如“红颜少年",个性活跃奔放。
明清有关紫砂的古籍记载中,很少提及“红泥"二字,明末周高起《阳羡茗系》、清初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几乎没有提及“红泥"二字。《阳羡茗系》、《阳羡名陶录》依据红泥外观色泽,称其为朱砂、朱砂紫、海棠红等,也仅有两三处提到。《古汉语字典》对“红"的注释,由浅及深的顺序为“红、丹、赤、朱、绛"。所以《阳羡砂图考》中说:“红有深浅,深曰朱砂,浅曰海棠红。"“红泥"名称,最早就出现于民国李景康、张虹所著的《阳羡砂壶图考》。《阳羡砂壶图考》通常把红之深者称为朱泥或朱砂,浅的称为红泥,并按作品的大小,称之为“朱泥小壶"或“红泥小壶''“朱泥中壶''“朱砂大壶"等。
 
据有关资料介绍,现代人对红泥的一种理解是:“红泥的定义: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红泥,蕴藏在嫩泥的底层,产地在西山嫩泥矿、赵庄嫩泥矿。"这个定义和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局限于产自嫩泥矿底层,或与此相类的红泥,不能涵盖红泥的全部。据实际情形来看“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的红泥,为部分小红泥和老红泥,若以此来给红泥定义,未免以偏概全,说法不够科学严密。因为红泥不止一种,并非只有西山、赵庄出产红泥,从产状上来看,红泥也不仅仅产于嫩泥矿层中。
红泥种种,按其性能(如耐火度、收缩性)来分,大致可分为甚嫩甚娇甚贵的嫩红泥(或朱泥);情感柔和细腻的小红泥;性格质朴粗犷的老红泥等。若冠以产地名之,则有本山红泥、赵庄红泥、浌东红泥等等。
红泥,从地质分布上来看,嫩红泥(或朱泥),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冲积层;小红泥、老红泥赋存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中下部、石炭系高骊山组下部的石英砂岩中(黄石夹层)。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丁蜀镇的黄龙山及附近的西山、香山,川埠的赵庄、红卫、蒋笠,原浌东镇的兰右、前龙,湖滏镇的九里山、六里棚,浙江省长兴县、安徽广德县与江苏宜兴交界的部分山区等都有其成员的居住。丁蜀镇黄龙山及其附近,虽然曾出产紫砂红泥或朱泥,但目前矿源已经十分稀少。就目前紫砂红泥的现状而言,特别是朱泥,丁蜀镇周围及周边地区的红泥类泥料,整体要优于丁蜀镇黄龙山目前的红泥。
从矿床的分布状况来看,红泥通常分布在矿床的最上层。红泥,为沉积风化型矿床,嫩红泥(或朱泥),矿体分布在土山红色黏土层的下面,较接近于地表,通常情况下,由青泥和白泥等嫩泥,受地表雨水渗入,经风吹日晒而成,外观呈土黄色,外形呈泥块状(如图1、2、6、7)。 小红泥、老红泥等则多数产于接近山顶的黄石层下或黄石夹层中。小红泥、老红泥通常是由白泥(如图3、4、5)经久风化而成,风化程度轻的称其为小红泥(如图8),外形呈片状或鳞片状,其泥质细嫩、细腻,性能与白泥差不多;风化时间久的称之为老红泥(如图9),质坚如石,烧成温度相对要高些。
 
红泥原矿,外观色泽通常呈黄色、土黄色、黄绿色,或金黄色、绿色等,仅有少数矿料呈红色。嫩红泥(或朱泥)类矿料外形呈泥块状,外松内坚,沉实,泥质粉砂质构造,遇水即溃;小红泥、老红泥等矿料外形呈片状结构,粉砂质泥岩,质坚如石,不溶于水。即所谓的“片状结构,质坚如石,不溶于水"的红泥。
红泥的矿物组成经薄片光学鉴定为:水云母、高岭石、伊利石、铁氧质及黏土质等。红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分别为二氧化硅(SiO₂)40%~50%,三氧化二铝(Al₂O₃)20%左右,三氧化二铁(Fe₂O₃)6%~10%,氧化钙(CaO)0.84%,氧化镁(MgO)0.64%,氧化钾(K₂O)2.15%,氧化钠(Na₂O)0.21%,烧失量(LOI)8.76%。抽样揭示的只能是部分性能指标,个体仍有差异。
 
检测结果显示,红泥的化学成分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的含量相对较低,氧化铁的含量比一般陶土高。由于红泥中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相对较低,所以影响了红泥的烧成温度。红泥是紫砂三大泥类中,烧成温度相对较低的一类泥料,烧结温度范围也不宽,过去可能受烧成条件的限制,单一的红泥矿料烧成温度为1050℃~1100℃,现代烧成可控,泥料可配,烧成温度可提高到1160℃左右。红泥对于窑温较为敏感,窑温不足,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窑温偏高,则易变形、开裂、塌陷,出现铁质析出,产生溶洞;如果窑温恰到好处,则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愈用愈红润。
嫩红泥(或朱泥)类红泥矿料黏土物比例较高,砂少;小红泥、老红泥等矿料,泥质细,细颗粒比例高,所以紫砂红泥的黏性好,可塑性高,结合性能好,制品密度高,收缩比却较大,一般红泥干燥收缩率为5%左右,烧成收缩率为8%左右,个体红泥的实际收缩率相差较大,从13%至20%以上不等。
 
红泥原矿,外观多数呈黄色或土黄色等,烧成后呈现深浅不同的红色,这是红泥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因为红泥矿料中氧化铁的含量较高的缘故。一般陶土中氧化铁的含量,如果超过6‰成陶后外观色泽则趋于红色。红泥的氧化铁含量通常在6%~10%之间,少数则要超过的10%,甚至更高,如大红袍朱泥的含铁量高达23.22%。红泥烧成后呈现深浅不同的红色,并非完全是氧化铁单一作用的结果,而是矿料中各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且与烧成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在适合红泥烧成的温度阶段,正值氧化铁发生着色作用,所以呈现的色泽较红。若温度高于特定的烧成温度,色泽则偏暗发黑。红泥烧成的色泽趋向,呈橙红色,向暗红变化(如图13)。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烧成后,外观色泽呈红色的都是红泥。紫砂陶土中多数紫泥的氧化铁的含量与红泥相差无几,部分紫泥在红泥烧成的温度阶段,其外观色泽也呈红色,由于紫泥烧成温度较高,烧结范围宽,外观色泽会随着窑温的升高,由红向紫,由紫向黑变化(如图14)。红泥壶也可能是用其他矿料加铁红粉拼配而制成的。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大红袍  普洱茶  普洱  紫砂  白泥  拼配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紫砂壶起名常用的几个招数
紫砂壶起名常用的几个招数
科普化工壶VS原矿紫砂壶
科普化工壶VS原矿紫砂壶
教一招可辨别半全手工紫砂壶
教一招可辨别半全手工紫砂壶
也谈紫砂壶的“开壶”
也谈紫砂壶的“开壶”
大红袍泥料紫砂壶为何如此“温
大红袍泥料紫砂壶为何如此“温
这年代还有真正的紫砂壶么
这年代还有真正的紫砂壶么
我想要怎样的一把紫砂壶
我想要怎样的一把紫砂壶
朱泥紫砂壶鉴别小窍门建议收藏
朱泥紫砂壶鉴别小窍门建议收藏
交流把玩紫砂壶艺是人生的一大
交流把玩紫砂壶艺是人生的一大
紫砂壶包浆太难是有原因的
紫砂壶包浆太难是有原因的
入手紫砂壶您最在乎哪点
入手紫砂壶您最在乎哪点
紫砂壶的装饰:印花
紫砂壶的装饰:印花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