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紫砂壶红颜丹砂——本山红泥篇

时间:2023-11-09来源:半壶纱娘小艺 作者:半壶纱娘小艺浏览:
业内称黄龙山为本山,所以黄龙山产的红泥称本山红泥。除接下来将要介绍的降坡红泥等特殊红泥外,黄龙山红泥基本以小红泥为主。黄龙山无典型的嫩泥矿床,所以黄龙山很少出产朱泥。仅有依附于山体表层嫩泥和坍塌山体中极少量的朱泥,现已几乎绝迹。人们乐以载道的鹅黄朱泥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业内称黄龙山为“本山",所以黄龙山产的红泥称本山红泥。除接下来将要介绍的降坡红泥等特殊红泥外,黄龙山红泥基本以小红泥为主。黄龙山无典型的嫩泥矿床,所以黄龙山很少出产朱泥。仅有依附于山体表层嫩泥和坍塌山体中极少量的朱泥,现已几乎绝迹。人们乐以载道的“鹅黄朱泥''“金黄朱泥"等,实质上多为黄龙山所产的小红泥。
由于黄龙山断裂褶皱的特殊地质结构,局部山体曾发生倾覆,细观其状,黄龙上红泥可细分为四种:
山表局部嫩泥风化成朱泥,现已几乎绝迹。
矿床上部黄石夹层之间或黄石层下部的小红泥。
矿床中部紫泥或段泥层之间,因山体倾覆,有少量的朱泥。
紫泥矿层底部,底板之上,有呈薄层状的小红泥,可能也为山体倾覆所致。
黄龙山朱泥可以说已经绝迹,黄龙山目前所见红泥均为小红泥。黄龙山小红泥分布于矿床上部石英砂岩(即黄石)的夹层中或黄石层的下部,为白泥风化型矿床,外观呈土黄色,并夹有青白块,青白块为未完全风化的白泥。由于风化程度的关系,有的泥色较纯,呈金黄色或鹅黄色等,被误认为是朱泥。多数则为土黄色显现青色或白色,所以有人说黄龙山红泥的含铁量较低,实际是未完全风化的缘故。目前黄龙山西部的宝山矿区(如图1)及紫砂路南侧残存的山体断面(如图2)均可以看到小红泥的产出状况。
 
黄龙山小红泥主要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为二氧化硅(SiO₂)56.35%,三氧化二铝(Al₂O₃)21.36%,三氧化二铁(Fe₂O₃)6.41%,氧化钙(CaO)0.67%,氧化镁(MgO)0.68%,氧化钾(K₂O)1.92%,氧化钠(Na₂O).014%,烧失量(LOI)8.76%。
黄龙山小红泥为细粉砂质页岩,泥质较为细腻,颗粒较为匀称,矿物组成与一般小红泥的组成大致相同,化学分析显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的百分含量略高些,所以砂性比他处的小红泥要重(如图3),局部所产质感更为强烈,烧成温度也高于其他矿区所产的小红泥,远远高于赵庄红泥,接近普通紫泥烧成的温度,烧成温度为1150℃~1170℃。三氧化二铁的含量相对较低,色泽不够红润,1150℃,烧成后,呈红黄色;1170℃烧成后,呈暗红色。干燥和烧成的体积收缩率相对较小,约为12%,与紫泥较接近。适合于手工拍打成型。历史上之所以会出现较大器型的红泥,原因即在于此。
黄龙山陶土矿床属于综合性陶土矿床,泥种之多,泥色之丰富,是其他陶土矿床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共生矿类多色种泥料较多,部分红泥受邻近紫泥、段泥层的影响,色泽较为特殊,黄龙山所谓的“紫朱泥"等,实际为受紫泥影响较多的红泥。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普洱茶  普洱  段泥  历史  紫砂  白泥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松鼠葡萄紫砂壶
松鼠葡萄紫砂壶
紫砂壶的养壶六原则
紫砂壶的养壶六原则
紫砂壶的养壶方法
紫砂壶的养壶方法
紫砂壶由来
紫砂壶由来
紫砂壶的创始者是陶朱公范蠡
紫砂壶的创始者是陶朱公范蠡
紫砂壶该如何存放和养护
紫砂壶该如何存放和养护
紫砂壶怎样开壶
紫砂壶怎样开壶
茶器:盖碗和紫砂壶
茶器:盖碗和紫砂壶
紫砂壶优劣的6字标准
紫砂壶优劣的6字标准
紫砂壶最有价值的就是底面上的
紫砂壶最有价值的就是底面上的
紫砂壶的专业术语
紫砂壶的专业术语
紫砂壶收藏攻略
紫砂壶收藏攻略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