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陶民们把凡是开窑后得到的产品,在色、彩、形、音、质等方面发生的特异变化,既说不出原因,又不能在生产中重复其结果的现象称之为“窑变”。
窑变,是瓷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因为釉的组成不同,或者几种釉施于同一器皿中,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色彩变化。因为瓷器要施釉,窑变的前提就是有釉。唐代瓷器生产中就开始出现窑变釉。历史上因窑烧而变色的著名窑变釉有宋代钧窑窑变、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的苹果绿和绿郎窑、雍正和乾隆年间的窑变花釉等。经过研究和试验,现代陶人能通过配方,设计和控制烧造工艺,烧造多种窑变釉。
紫砂窑变,最初是因为偶然的原因,紫砂壶在正常的烧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这种异常现象主要体现在紫砂壶外观色泽的变化上。紫砂壶在其正常烧成温度(1150°C~1250°C)范围内,烧成后外观色泽应该是一致的,或紫,或红,或黄等。
窑变的主要因素是窑内局部环境的温度偏高,紫砂泥中氧化物化学反应较大而引起的色泽变化。特别是氧化铁会越发变黑,这是窑变壶色彩以黑色居多的原因。
旧时烧造紫砂壶,以匣钵装置,或套装在缸、翁、盆内,放入龙窑内烧成,有时会在放置不到位,出现侧翻情况,泥坯直接接角火苗而出现火迹斑驳色彩。又因龙窑烧成时,是通过“鳞眼洞”投放松柴烧成的,烧成时窑温会时高时低,过高则易产生窑变,过低则烧不到位,造成废品。松柴在烧成过程中,直接接触坯体,松脂等也可能对紫砂壶的烧成产生影响,出现窑变效果。
“窑变”现象和烧不到位的“烧坏”现象,不是同一回事,“窑变”所产生的色泽,具有自然和谐的效果,体现的是土与火的艺术。自然窑变作品宛若天成而难遇雷同,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若窑有变相,匪夷所思。货汤贮茶,云霞绮闪,直是神之所火,亿千或一见耳。”
现代艺人利用智慧,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已将自然“窑变”现象逐渐演进火可控的人火“窑变”。“窑变”的关键,一是窑温,二是窑内气氛。自然窑变主要是因局部窑温偏高,超出紫砂泥的烧成温度范围,引起紫砂泥中氧化物较大的化学反应而造成的,窑变效果只有以高温才能烧出,因为控制窑温是关键因素之一。窑温若控制不好,往往整窑辛苦做成的紫砂壶都会烧坏或者开裂。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