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年前,溧阳城西门外的唐代零陵寺,有一井称“澄观井”,乃澄观法师在元和六年所掘,其井栏石为火山岩,人称“唐井栏”。
宋元祐五年,溧阳报恩寺迁建县城东一里处的黄家村,因零陵寺已毁,唐井栏遂移置报恩寺内。清嘉庆十一年,报恩寺大殿和千佛楼毁于火灾。
5年后曼生到溧阳任职,与郭麟、史炳、江听香等人发现了被遗弃墙角的唐井栏。
1978年秋,溧阳文化馆的文物管理员汪青青,在黄家村外农民自留地里,找到唐井栏时,它已埋于泥中仅露口沿,农民耕作用它歇脚。
壶身两侧镌刻长篇行楷铭文,一侧刻:“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栏。留传千万代,各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霑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同模)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另一侧刻:“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栏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讃曰”。
井栏壶是曼生壶式之一。它的造型灵感来自原来位于溧阳零陵寺中——现在已经被搬到溧阳凤凰公园内的一口唐代古井。这51字是唐代石井上的文字,壶上所刻,刀工劲健深刻,即表现出篆刻家的功力,也绝妙地彰显出千年古井的魅力。它是陈鸿寿法古而制曼生壶的最好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