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是早已成名的老艺人,还有一些是技艺好手,现今已成为高级工艺师,甚至是工艺美术大师。由这些人制作的普通商品壶,因做工精致,出自名艺人之手,故具有收藏价值。搞收藏的人把这类紫砂壶叫“名艺人文革壶”。但留存在国内的“名艺人文革壶”并不多。原因是当时紫砂壶制好后,厂里要按工艺质量分为一二三等,其中,工艺质量最好的是一等品,用于出口创汇;二三等品在国内销售。“名艺人文革壶”都是做工较好的,都出口了。故国内存留不多。
那么怎么分辨文革壶的真假呢?下面我来说一下。
由于初次仿制,仿制者对“名艺人文革壶”了解不多,是凭想象做出来的。所以大多数仿“名艺人文革壶”存在泥料不纯,做工粗糙,包浆失真等问题;特别是有些仿“名艺人文革壶”用的不是:文革时生产的壶式,却在壶内钤有当代名家的款印,在壶底盖“中国宜兴”四字方章。故收藏者容易鉴别。后来,“名艺人文革壶”出现了精仿品,器形做得很准确,做工也不错,较难识别。“文革壶”的作伪方法是多方面的,常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大做手脚,屡屡得手,举几个例子:
1990年前后,“文革网球壶”走俏。有人从旧货市场低价买进一些没有装饰的普通“文革壶”,又到宜兴向农村家庭作坊订制“网球孔”,然后用胶水粘在普通“文革壶”的出水孔上,冒充“文革网球壶”高价出手。有人买回去之后,用热水烫壶时,“网球孔”就掉下来了,上当之后才想到应该打开壶盖,借助亮光从壶嘴上往壶内看看:网球,如果发现隔离茶叶孔是两层的,就是一把假冒的“网球壶”
据传1996年上海一位商人到宜兴订制一批精纺“文革壶”,有十多种壶形,其中有高竹节壶,横把新泉壶,横把润泉壶和无把茶壶等。这些精纺的文革壶是根据实物或图有高手仿制的,从泥料,器形以及制作工艺来看,基本上是找不出毛病。后来,购买这批壶的人才发现壶内有油耗味,这才想到这些文革壶是做旧的伪品。
在2000年时,又有一批精纺文革壶进入市场,制作精致,可以乱真,但业内行家指出泥料不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