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大红袍紫砂壶非常火爆,由于其颜色非常红艳。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红色,都有着特殊的情结,它象征着喜庆与祥和。所以大红袍的紫砂壶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那么大红袍这个泥料到底是什么样的泥料?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红袍紫砂壶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今天来谈下个人的一点心得,权当抛砖引玉。
关于“大红袍”这个泥料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种:
第二种为近代大红袍泥料,分为原矿泥料和调配泥料。原矿泥料中最具代表性的为产于黄龙山浅表层的大红泥,矿料外观呈大红色云片状致密结构,比较坚硬,不溶于水。泥料砂性较重,制作成型的难度较高。该矿料烧成后呈现出大红色。产量也及其稀少,存世量不多。今后是否还能发现新的矿源就不得而知了。其中近代原矿大红袍所制的紫砂壶比较有名的就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俞国良所制作的大红袍四方传炉最为有名。顾景舟曾评价这把四方传炉:“此壶为俞国良之最佳传器。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鉴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显示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可见顾老对这把壶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观砂堂紫砂原创文章,抄袭必究)调配泥料又分为泥配泥和金属着色剂配泥两种。泥配泥可以通过小红泥、朱泥添加石红、石黄矿进行调制烧成后达到大红袍的呈色效果。而金属着色剂配泥很多都是用白泥、嫩泥、小红泥、朱泥等添加不同比例的氧化铁红,调成鲜红色的泥料,烧成后呈现出大红色。而这种靠金属着色剂调配出来的所谓的大红袍应该占到市面上售卖的大红袍总量的99.9%。这其中白泥、嫩泥加较大量的氧化铁红调配出来的所谓的大红袍泥料成本是非常低的,所以在很多网购平台经常出现100多到200多包邮的大红袍紫砂壶也就不足为奇了。由于很多壶友不懂,一些不道德的经营者拿这种氧化铁红调制的”大红袍“卖高价来谋取暴利。
关于大红袍泥料到底是如何来定义的呢,到底是以带有某种特征的矿料烧成后呈现出的大红色效果来命名,还是仅仅以矿料烧成后呈现的大红色效果来命名呢,个人比较倾向于前者的定义方式。如果仅仅以烧成后呈现的色彩效果来定义,那么通过添加氧化铁红达到此种呈色效果的就都成了大红袍了,有些朱泥由于特定的烧制温度和烧制气氛,也能达到类似的呈色效果。
目前很多流行的说法是”大红袍“属于朱泥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品种,我个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理由如下:
1,《宜兴紫砂矿料》一书中,把产自黄龙山的大红泥(也称为大红袍)归类为比较特殊的一种红泥做单独介绍,和朱泥是并列关系。大红泥不溶于水,而朱泥基本能溶于水,所以说两种应该是不同的泥料。
2,《宜兴紫砂珍赏》一书中,记载顾景舟对俞国良所制的大红袍传炉是这样评价的:“此壶为俞国良之最佳传器。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烧成火候绝佳,故色泽朱红,光彩鉴人,肌理滋润。制技与形制虽感有疵,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堪称显示砂艺材质的绝佳传器“。很多人会引用“但却是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这句话来得出结论,认为大红袍就是朱泥里面的一种。但是再对照顾老前面的这句“精选泥质最好的大红泥制作”,如果前面所说的“大红泥”就是后面的朱泥,那么前面应该直接说成:精选泥质最好的上等朱泥制作,为何要用到”大红泥“这个词。正是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有时可以代表各种不同的含义。而”朱“字里面正是有红的意思。个人认为”宜兴朱泥器中之罕见者“这其中的朱泥二字并不是表示真正意义上的“朱泥”,应该泛指整个红泥类紫砂器。
希望通过上面的论述,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警示,在你不了解的情况下还是不要盲目的追求稀有名贵泥料。真正的原矿大红袍紫砂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如今遍地都是”大红袍“,甚至售卖几十块的壶泥料也叫大红袍,这显得尤为的可笑。而更多的是无奈。紫砂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跟广大壶友是分不开的,需要更多的壶友了解事实真相,辨明是非。成为紫砂文化的使者,去传播正确的紫砂知识和文化。此文的论述为本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纯属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及时斧正。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