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茶器最配凤凰单丛
时间:2023-11-24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浏览:
次
清晨六点,老街巷尾。红泥小炉、三杯一壶。毫不夸张地说,在潮州城内,随处可见凑茶脚的潮州人。 这一切,均早已融入了每个潮州家庭的生活滋味。但更为准确地说,一把红泥壶,一泡凤凰单丛,沁润的则是怀旧潮州人的血液和灵魂。 在拥有漫长历史的潮汕工夫茶历史中,潮州
清晨六点,老街巷尾。红泥小炉、三杯一
壶。毫不夸张地说,在潮州城内,随处可见“凑茶脚”的潮州人。
这一切,均早已融入了每个潮州家庭的生活滋味。但更为准确地说,一把红泥壶,一泡
凤凰单丛,沁润的则是怀旧潮州人的血液和灵魂。
在拥有漫长
历史的潮汕
工夫茶历史中,潮州手拉壶之于
凤凰单丛,似乎有着宿命的绑定。坯薄、身小、耳细、口秀,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所谓“圆非一相”,这说的就是传统的潮州手拉朱泥壶。
而至于“胶己人”而言,
凤凰单丛与潮州手拉壶,早已打上“绝佳搭配组合”的烙印。甚至,在老一辈潮州人心中,“泡
单丛最好喝的还是用潮汕手拉壶,集香,升温快,更能把茶滋味的浑厚感泡出来。”
事实上,作为因茶而生的潮州手拉壶,与其他众多器物一般,都是生而为
茶服务。器物对茶的影响,最终还是以人的味觉、嗅觉、视觉等感官为主导。借助不同茶器,能够让我们对一
泡茶产生更多的理解。
这次,我们为了辩证
单丛与不同器物的适配性,做了一场关于“以器引茶”的实验。在屏蔽了水、茶、人、
泡茶方法等影响维度,单纯在器物中寻找,寻找更细致地体验一杯
单丛茶汤的可能。
一般而言,作为茶桌上最常见的两大主流
泡茶器,
盖碗与
紫砂都有一定的包容性。
盖碗釉面的密度大,而朱泥作为顶级
紫砂具有一定的透气性。
此次,为了验证
单丛与潮州手拉壶的适配性,我们便分别运用白瓷
盖碗和潮州朱泥手拉壶两种
泡茶器。在尝试相同茶水比、
泡茶水温条件、浸泡时间及
冲泡方式下,到底运用哪种器更能将
单丛的特质凸显出现。
在此过程中,我们刻意让参与实验的茶语小伙伴们进行了盲品。即在同一款茶,不同器具的对冲上,以事先不告知茶品与
泡茶器的前提下,让品饮者自行评判香气、口感的喜好。
对冲实验结果如下
白叶
单丛茶(浓香):一款特殊品种的演绎,
茶汤稠滑软糯,蜜韵扎实。
瓷质
盖碗冲泡:与潮州朱泥壶相比,
盖碗冲泡后水含香明显,甜度更高,闻盖香气张扬。但在汤质厚度和饱满度上略有欠缺,且涩度较为明显。
潮州朱泥水平壶
冲泡:相比于
盖碗冲泡,其香与水的融合度更好。
茶汤汤质更为稠滑饱满,蜜味浓,整体协调度更高,
回甘留香会突出。焙火的火工香会较弱。
瓷质
盖碗冲泡:较为明显的是,香气格外高爽外露。水含香及口腔留香明显,口感更为爽快带劲。但不足之处在于,涩度也较为明显。
潮州朱泥水平壶
冲泡:与
盖碗不同的是,手拉壶
冲泡涩度不明显,汤质显得更为厚滑。温嗅时,香气更通透、丰富舒适。
瓷质
盖碗冲泡:滋味润滑较为饱满,但是稠感不明显。
茶汤甜度显,喝完后口腔内回香突出。汤内的花香气更容易被捕捉到,但也伴随其他香,略有涩感。
潮州朱泥水平壶
冲泡:整体汤厚滑饱满,汤感更稠糯,水含香丰富,有涩但不突兀。整体协调感更好,回味的香甜更为迅速。温嗅
叶底香,香气通透愉悦。
总体而言,这三款茶分别的
冲泡表现和区别基本较为明显:
盖碗冲泡单丛茶,香气闻起来更为外放,汤内的水含香更清晰。不过
茶汤的涩感也会相对比较明显。而水平壶
冲泡单丛茶,
茶汤的厚度能够明显地增强,使
茶汤更为稠厚。
茶汤显得更软。并且,对涩度有一定的收敛作用。
另外,有趣的是在盲品过程中,哪怕是口感并不算敏锐之人,也能在一杯之后指出那杯最爱。
而绝大部分的指向都在这里,不论是哪类品种、年份、香型的
单丛,在潮州红泥手拉壶的呈现下,更加令人有愉悦之感。当告知其实这是由不同茶器
冲泡的同一款茶时,可见品饮者脸上分明有惊艳炸开。
事实上,在相同茶水比、水温和浸泡时间的情况下,朱泥手拉壶所
冲泡出来的茶更醇厚有力,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
茶性。这与潮州朱泥壶保温强,散热慢,能够帮助
单丛茶叶释放出溶出物,使之更加醇厚,密不可分。
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想体验
茶汤香甜,白瓷
盖碗可以捕捉更多;而朱泥手拉壶因材质特殊,
冲泡出的茶更显醇厚,回味上也会有更特殊与惊喜的表现。
最终的选择,还是要以个人喜好和习惯而定。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