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烹茶是一种礼仪,是饮茶至好至精的必然过程。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的过程。中国古代茶人,用这样细腻的描述体味自煎自饮的乐趣,也表现了实践精神。陆羽当时便说,所谓“二十四必备”,是指正式茶宴,至于三五友人,偶而以茶自娱,可据情简化。
说到茶具,我们脑海中常会出现茶杯的形象。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茶具,主要用来盛茶的容器。但是,古代茶具的范围却比现在要大得多。根据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的说法.茶具的种类包括“茶坞、茶人、茶笋、茶篇、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等。由此可知,茶具从古至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让茶具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为了得出正确的答案.我们需要从茶具演变的历史入手开始探察了。据人们公认的观点来看.我国茶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从茶进入人们生活的第一天起,茶具就出现了。随着茶在生活巾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各种与茶相关的技术和活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茶具也自然变得日新月异起来。
我国最早用来饮茶的器具是一种陶制的缶.口小肚大。不过,此时茶并没有独立的容器。这种缶同时也是人们吃饭饮酒的容器。这种共用的情况直到文字中出现关于煮茶器具最早记录的时候似乎也并没有改变。这本首次记录煮茶器具的文字就出白西汉时期王褒所写的《僮约》。这份《僮约》本来是王褒为买一个仆从而写的.没想到却成为明确记载茶文化兴起的重要文字资料。王褒在《僮约》中提到:“烹茶尽具,已而盖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存煮茶之前千万要将煮茶的工具洗干净啊。由于并没有明确指出煮茶所用的工具就是专用工具。所以还不能断定此时共用时代已经结束。
不过,用于煮茶的茶具至少在西晋时期已经出现。出现的证据就是西晋诗人左思所作的《娇女诗》。左思在诗中提到了“止为荼辩据,吹吁对鼎铄”。这句诗是对北方官宦人家饮茶情景的描绘。很显然。“鼎”就是茶具无疑。
到了南北朝时期,专门的茶器终于出现了。最先踏上历史舞台的是带托盘的青釉茶盏。据考证,它是由托盘演变而来,主要是为了防止烫伤喝茶者的手指。饼足,底部露胎是这一时期茶盏的特点。另外,器具共用的局面并没有结束,但是专门器具的出现为唐宋时代茶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因此,茶具也在唐朝进人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到了中唐时期,茶具的种类就变得很齐全。同时.喝茶者还变得非常注意茶具的质地,并讲究饮不同的茶使用不同的茶具。仅《茶经》中记载的茶具就有28种之多。
到了宋代,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同唐朝相比,宋代的饮茶方法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由于宋代的饮茶法都是源自唐代,所以饮茶器具同唐代大体相同,只是在总量上少了一些。宋代茶具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碗为盏;二是改鳆为瓶;三是改竹夹为茶钤。不过.由于斗茶之风及茶宴的盛行,人们对于茶的汤色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相应地.对于茶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制瓷业蓬勃发展起来。福建的建窑黑瓷、浙江的处州青瓷、河南的钧窑玫瑰紫釉、河北的定窑白瓷都是当时烧制茶具的产地。
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专著。由于资料的缺乏,元代的饮茶及茶具使用的状况我们已难以完全了解,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等零星的记载与考古发现中找到一些有关元代饮茶与茶具的踪影。元朝的茶具基本上沿袭宋制。
明清废团茶,散茶大兴,烹煮过程简单化,甚至直接用冲泡法,因而烹茶器皿亦随之简便。由于中国瓷器到明代有了高度发展,壶具不但造型美,花色、质地、釉彩、窑品高下也更为讲究,茶器向简而精的方向发展。壶的造型有千姿百态,有提梁式、把手、长身、扁身等各种形状。图案则以花鸟居多,人物山水也各呈异彩。我国唐代茶碗重古朴,而宋代由于斗茶的出现,以茶花沫饽较品质高低,需要碗色与茶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重瓷器色泽。而后,明清壶碗组成一个大型展览亦并不费难。清代京师,则有独特的高雅茶具。老北京大家族、宫室皇廷、高档茶馆,皆重盖碗茶。此种茶具一式三件,下有托、中有碗、上置盖。盖碗茶具有许多花样,有的连同茶托为十二式:也有的十二碗加十二式,为二十四式,以备茶会之用。明清以后,茶托不仅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中国人的茶艺观点可以说已深入千家万户。
由此而知,我国的茶文化在明代迎来了第三个高峰。明代茶具对于唐宋而言称得上是一次非常大的整合和变革。明代的茶盏仍然沿用瓷烧制.但是已经由黑釉盏(碗)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茶盏。其中白瓷茶盏拥有美观的造型,匀称的比例,在茶具发展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同前代的茶具相比,明代的茶具显得非常简便.不过有了很多特定的要求。尤其是小茶壶等新茶具的出现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使得明代茶具的发展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在这一时期.江南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到了清代之后,我国的茶文化出现了第四个高峰。不过,由于仍然沿袭了明代的直接冲泡法.所以存种类和形式方面,清代的茶具并没有越过明人的规范。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用陶或瓷制成.其中以康乾盛世时期的“景瓷宜陶”最为优秀。另外,从清代开始,一些其他材质的茶具陆续进人市场,如福州的脱胎漆茶具、海南的生物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等。这些深受饮茶者喜爱的茶具与传统的陶、瓷茶具一起共同书写了清代茶具的传奇。
一部茶具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茶的传奇。如今.这部传奇又谱写出新的篇章。现代的茶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更多的种类和花色。能量茶具、活瓷茶具等充满高科技色彩的茶具相继问世。茶具是茶将自己的功效发挥到极致的重要帮手。有了适宜的茶具,我们便可以在喝茶养生的同时,欣赏茶具的优美,品味茶的悠悠余韵。茶与茶具结合,推动了中国茶文化向外扩展。自明朝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中茶与瓷器皆为大宗,近代更是如此。小小茶具对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明编著,泡杯好茶不生病,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9,第19页
[2] 徐晓村主编;王伟副主编;卢兆彤,李焕证,李红艳,单虹丽参编,茶文化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4.03,第188页
[3] 迟少鹏等编著,健康宝库:茶与健康,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174页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