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不是快消品,除了批量生产成本低廉的灌浆壶,沾了“手工”两个字,总不像韭菜似的,割了一茬立马长下一茬,作为一种手工艺品,紫砂壶习惯让人联想到耗时、缓慢、打磨等词汇,所以,很多壶友以为紫砂壶是一把一把做出来的。
事实上,究竟是一次做一把,还是一次做多把,关键在于作者,许多实力派艺人乃至名家大师,花几个月甚至三五年时间创作一个款式的作品,期间反复斟酌、精益求精,说付出的是焚膏继晷、杜鹃啼血的心力,也不算夸张。
因此,在较长的制作周期以及“极低”的“效率”下,一个款式产量极低甚至“只此一件”并不稀奇。
但对大部分陶手来说,还是要通过一定的产品规模来扩大利润。并且,在紫砂壶制作过程中,为了各道工序衔接方便,总是同一款式的作品同时制作几件乃至十几件,这种制作方式,用宜兴艺人的话来说就是一“市”一“市”地做。“市”是紫砂行话,相当于“一次订单”的意思。
更何况,老话说的好——“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壶坯干燥、烧成过程中还可能会有残损出现。一“市”制作几把壶,好比赌桌上赢面变大,最起码可以保证有一把壶的做工、火候都是好的。
所以,保险起见,紫砂艺人形成了每做一种壶式必定要同时做好几把的创作习惯。
当然,每一“市”具体要做多少把,不仅与个人的习惯的创作的快慢有关,而且还与这种壶式销售量的好坏有关。
所以有时在市面上,同一个作者的精品壶往往出现好几件,这很容易让人怀疑其中有伪作,除去他人仿制的因素,另有一种可能便是一次性制作了多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