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君莫作图画看,文里机关,字里机关。
———郑板桥《题兰竹石调寄一剪梅》
我国传统悠久的水墨画与西洋油画、水彩画相比,有一个特点,中国画上画家常在上面题句,来达他们的情感,如八大山人题画诗多机锋禅语,板桥则睿言智语,信手拈来,齐白石、吴昌硕也尝题句以刺时弊。
筋纹类南瓜壶可以铭:
“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典出《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从召平以为名也”,以南瓜喻安贫乐道的自适心境。
石瓢类可以铭:
“瓢饮之乐”,典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心不可得,一瓢可得也”语出《金刚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竹器类壶铭更是不胜枚举:“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三盏下腹,神清若汝”……
若注重茶饮之乐,可以考虑切壶切水的铭文:
有经世致用、明道宗经的劝世格言:“积德犹积金,怀仁胜怀宝”,“君子之立身也,修养为工,正诚为用” 语出《看山阁闲笔》
当然,最常见的是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洒脱、安详、冷隽:“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语出《小窗幽记》,“眼里红尘无垢净,壶中弱水有炎凉”典出《心经》: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也有多如禅茶一味、即心是佛、春华秋实等玲珑剔透、益人心智的四字成语。
好的壶铭,有切壶切形作点睛之笔,也有抛开壶式,另作神来之笔,有道家养身延年的格调,也有儒家君子道德的标榜。讲究精而简,辞约意丰,切题合度,比兴联想内涵深邃,耐人寻味,切忌浅白直接,更忌粗鄙庸俗。
再者,日常把玩,反复吟咏之间,久了便会产生心理暗示,故应多用清心、平和、喜悦意味的壶铭,禅语佛偈的犀利超脱固然受人喜爱,但一味沉溺空门的凄凉、幻灭未免太过消极,绝非上选。
当铭文出现在壶上时,器物便有了文化的意味,紫砂壶从此成为了文人艺术的特殊类型。
玩壶之余,每每读到击中心灵的铭文,总觉余味难遣,恨不能与作者尽兴一晤,只得再斟三道,在茶事的另一头,当做“心有戚戚”的应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