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生在世,黑白要分明,爱憎要分明,泾渭要分明,赏罚要分明,但是看诗,能够不分明。”
现代人读诗难求明白透彻,常常抓住一点,不及其他,再者,非学术的观赏也允许断章取义。
但今天,说的是“要分明”。所谓“见微知著”,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把壶,感动人心的,往往是处处分明的小细节。
昆曲的演唱是讲究字头、字腹、字尾的,征引到紫砂壶,线条也是声腔的艺术。壶钮起头,壶腹转机,壶足收官。
从经历来看,壶钮的外形和工巧水平,是表现整把壶细工的关键。
看到壶钮做得细不细,就能够判定整把壶做得细不细了。做工上佳的壶钮,外形需均匀对称,丰满而不臃肿。
壶腹好比每一个字的“过腔”,是壶体重心控制的关键点。表现为气魄大小、气势缓急、宽度限度,是矛盾统一构成审美张力创造的美感。
漂亮的壶足,好像一个圆满的收稍。线条利落,一挥而就,过渡自然。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细节,也请看官诸君“周知分明”。
壶盖需占有足够比例,但不能抢占壶身的视觉。壶颈要比盖子窄,这是人体比例的特征之一。
无论是哪种器型,深化壶口的壶墙要挺直有力富有粗细变化,乃至角度的内向转折变化。
流与把的斜角要分歧,壶把如人的手臂,要有粗细变化。壶把与身筒的接触部分如手掌,在接触前很短间隔内要放粗。
近间隔看手工成型的紫砂壶,无论是圆器、方器还是筋纹器,一切线条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直线,反之,每一根都是弧线,这些弧线包括了圆弧状、抛物状或是S状。
即使是地道的方器,比方四方壶,远观是直线,近看也都是向外鼓出的弧线。
很多作品,盖上盖子觉得熨帖合度,拿掉盖子就觉得哪里不对劲。
问题出在流和把的比例不对,好的紫砂壶,应该是摘掉盖子,同样能感到左右对称平衡。
有刻绘的壶,刻绘一定不能太满,不能没有笔划粗细的变化,不能字体粗俗,不能不切壶切茶,不能过于追去所谓的“刻碑”效果而损坏泥料的美感……
“看壶不与看诗同,见微知著意无穷。”在壶价腾贵的今天,高的附加值,首先来自于“工”。
世风急躁,且慢轻狂。在“工”的层面上仍旧锦上添花、究至纤毫的陶手,还真是应该给他们道声辛苦。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