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的文化价值
紫砂壶作为生活用具,一开始都做得比较大,在把玩方面有所欠缺。文人茶人参与之后,一手可握的壶型才逐渐兴盛。小茶壶适宜在手中把玩,显得特别可爱,而且壶身会因抚摸擦拭,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所以《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
仅有情趣还是不够的。清嘉庆、道光年间出现了一位文人陈鸿寿,他与制壶艺人杨彭年等人协作,设计制作了却月、横云、合欢、饮虹、井栏等壶型,又邀文人好友为之绘画、刻文,使紫砂壶成为书画的载体,让紫砂真正进入了文人壶时代。
纯正紫砂的辨识
越擦越润; 二听声音,在紫砂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发出沙、哑、沉的声音,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假设注水后,发出金属声或者瓷器般的脆声,就可断定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
三是闻其味,掺了化工原料的茶壶有异味,或是用铁观音入壶,泡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属假紫砂壶;四是凭手感,纯紫砂壶的手感应是光滑圆润、舒坦自然的,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经过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经过长时间的泡养,好的紫砂能显现出深沉、古朴、油亮的气质,而非紫砂或者紫砂不纯的壶基本上养不出来。
第一,觉得特别亮;
第二,摸上去有一种摸蜡的异常感觉;
第三,水浇上去很快聚成水滴滚落;
第四,闻上去可能有异常味道。
大师壶的“功、型、泥、款”
导致精品紫砂壶拍卖价钱,动辄几十万以致上百万的主要缘由,是作者的工艺水平、名气和作品数量等。紫砂壶的投资跟古玩一样,又好又少的东西才有投资价值。大师制的紫砂壶市场认可度高,特别是个中精品、存量有限,未来的升值空间较大。
功:指两个方面,一是艺人的制造功力,二是壶的实用功能。评判紫砂壶的好坏不能忽视壶的实用功能,要以实用为前提,不能仅注重外型之美,而忽视功能为用之美。
形:就是壶的外形款式。它所追求的是意境。就一般而言,壶的嘴、把、盖、身、流等应整体比例和谐。
泥:一把壶的优劣,与泥的质量、品种有很大关系。紫砂泥细分品种较多,好坏相差甚远,一些大师制壶的泥料在市面上是不多见的,需经过自己特殊加工而成,有些以致是祖传留下的独门泥料。
紫砂壶的断代
(一)外型。紫砂壶的外型明代的式样较少,多为圆形、筋纹形。清代初期紫砂壶外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另外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外型、款识增加,附加的装饰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创新。
(三)制作工艺。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壶内胎常常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到了晚明的时候,时大彬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触常常比较粗糙,有时为了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其壶底多有放射状痕迹。
(四)款识和铭刻。紫砂制品上的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代、制造者和使用者等诸多要素。不同的时期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然后期则以篆书为主。
品一壶好茶的同时,能够把玩一把喜欢的紫砂壶,并且还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间,这样的理财方式是最惬意不过的。无论外面如何喧嚣,做投资理财,必需有一颗平静的心,只需在宁静中保持敏锐的市场触感,才能有意外收获。而收藏品投资,则是一个集合了趣味性与投资性,又能修身养性的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