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纯天然的属性,受到众多紫砂爱好者的追捧。在这种因素之下,“原矿紫砂泥料”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伴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与原矿紫砂泥料市场的紧缺,为了满足市场的供应需求。很多“投机者”就利用现代科技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紫砂泥料”,那么,这些利用现代科技制作而成的“紫砂泥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解的:化工泥料。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化工泥料”都有哪些种类以及特点所在。
一,调配。
首先,说到“化工泥料”,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调配而成。也就是说,所有的“化工泥料”都是需要通过调配,才可以制作完成的。在这些调配的“化料”之中呢,又分为:原矿调配与非原矿调配。那么,关于这两点节点,我们一一来了解一下。
原矿调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原矿调配。那么,看到这里,有的壶友会问:原矿还需要调配吗?确实如此,准确来说:原矿本身其实是并不需要调配的。但是,原矿为什么,还需要去进行调配呢?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原矿紫砂泥料,通过精拣之后剩下的“边角废料”。这些原矿泥料经过精拣后的“边角废料”,其实理应丢弃。但是,很多“投机者”专门回收这些原矿紫砂泥料的“边角废料”,通过化学元素的调配进行二次加工,使其泥料的质感,看起来类似于未经加工的“原矿紫砂泥料”。其实,使用这种“边角废料”经过调配后,制作而成的紫砂壶,不仅没有紫砂独特的利茶性,更无透气性可言,只是在外表上惹新人喜爱罢了。
第二种是:“原矿紫砂”泥料进行调配。这第二种,就是上文所提及的“原矿调配”,那么“原矿泥料”为什么要进行调配呢?调配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降低成本。这些泥料本身,确实是采用“原矿紫砂”进行加工制作而成。但是,这些泥料在制作加工的同时,加入了“化学元素”进行调配。这些泥料,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泥料本身在极限高温下的稳定性或者是在低于泥料温度的情况下以达到理想的作品效果。通过这种化学元素的添加,来确保紫砂壶的成品率,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我们都知道,“原矿泥料”本身,一是:价格昂贵,二是:很难烧制。所以,这些“原矿泥料”必须通过调配和添加化学元素,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紫砂壶的成品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自身的利益实现最大化。那么,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壶友,都已经注意到另一个重点,那就是:成品率。其实,这个“成品率”对于紫砂和制作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把紫砂壶,泥料要好、工艺要棒、刻绘要精等等,这一些都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要用,那么在一系列的工作都完成以后,拿去入窑烧制,如果出现破损、开裂、鼓包、爆疵等等,这一把紫砂壶就等于是废掉了,无论这把紫砂壶你做的:工艺有多好、泥料有多棒、刻绘有多么精致等等,前面所有的努力瞬间归零,它将变得毫无价值可言。所以说:“成品率”是多么的至关重要,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投机者”,哪怕使用原矿泥料,也不惜通过添加“化学元素”来提高,泥料的稳定性和成品率的原因所在。
非原矿调配
那么,什么是非原矿调配呢?其实“非原矿调配”也是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外地泥料调配。
什么是“外地泥料调配”呢?那么,在讲解“外地泥料”调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外地泥料”?外地泥料就是:并非宜兴和黄龙山地区的泥料,这些泥料都是在“黄龙山紫砂泥料”出现紧缺之后,市场上为了满足供应需求,而涌现出来的泥料。这些泥料大多都来自辽宁、新疆、陕西、安徽等地,这些泥料本身也并不具备,“原矿紫砂”特殊的透气性和利茶性等。这些泥料的出现也印证了,并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一种石头,经过研磨之后就可以拿来做壶,更不可能被称之为:紫砂壶。
那么,这些泥料为什么要去调配呢?其实,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样,并不是随随便便任何一种石头,都可以拿来制作紫砂壶。这些“外地泥料”涌入之后,由于“泥料本身”品质不佳、可塑性不高,不能单独拿来做壶,为了满足制作和接近原矿紫砂泥料的质感,就需要添加大量的化学元素进行调配。这些泥料通过添加和调配之后,冒充原矿紫砂泥料进行销售和制作紫砂壶。这些“外地泥料”其添加化学元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化学元素的添加和调配,来掩饰其泥料品质上的不足和提高成品壶的可塑性和成品率。市场上那些号称几百元一捆的泥料和价格低廉的紫砂壶都是使用这种泥料制作而成,其实,就是“外地泥料”添加化学元素调配而成的化工壶。
第二种就是:陶土调配。
什么是陶土调配呢?“陶土调配”就是:使用普通陶土、高岭土等添加铁红粉、铁黄粉、水玻璃、各种金属氧化物、云母等,各种化学元素,制作而成的泥料。这些泥料具有价格低廉、品质低劣、种类繁多、成品率奇高的特点。像市场上很多价格低廉的大红袍、黑料、民国绿、天青泥、民国蓝等等,总之只要你有需求,都可以通过“化学元素”的调配来完成,颜色、质感都可以随意变化,这些泥料最早的时候,只是用来制作花盆,现在也拿来用以大量紫砂壶类的制作。其实,使用这种普通陶土拼配出来的泥料,最能欺瞒新人。我个人接触的很多壶友朋友都曾有上当受骗。为什么说,这类“普通陶土”调配出来的泥料最能欺瞒新人和不知所以的朋友呢?因为,普通陶土和高岭土,由于其泥料本身就包含各种铁质、水云母、砂砾、石英等等,物质含量极为复杂。所以,这类泥料经过化学元素的添加和调配之后,一般人很难进行辨别。很多壶友,单纯性的追求那种紫砂壶体表面有铁质、云母、颗粒感等等的,其实,这种化工调配而成的“花盆泥”通通都可以满足。
二,如何避免化工泥料。
通过上文的讲述,我们已经对于“化工泥料”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化工泥料”都具有哪一些特点:价格低廉、多样化、品质参次不齐,成品率非常高。那么,下文,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避免“化工泥料”。
其实,在紫砂原矿泥料的选择上,包括上文也有提及,切忌不可单纯性的、过度性的去追求某些物质的存在。比如说:铁质、云母等。很多壶友错误性的认为:紫砂壶都必须有铁质、云母等,这样的壶才是原矿紫砂泥料。其实,正是这种错误性的认知,给了很多“投机者”有机可乘的机会,很多壶友追求的这种所谓的铁质和云母,都是可以通过添加和化学元素的调配来完成。
“原矿紫砂”在开采之后,都是需要经过天然风化、精拣、祛除杂质、研磨、陈腐、炼制等等一系列工艺之后,才能拿来制作紫砂壶。在这一系列的工艺介入以后,即使“原矿紫砂”本身所包含一定量的铁质、云母等,也都会由于其泥料,伴随着一系列工艺的介入,而发生改变,出现损耗、减少等现象。再者“原矿紫砂”也并不是什么单纯性的铁矿和云母的特殊载体,哪来的那么多铁质和云母?所以说,单纯性的和过度性的追求铁质和云母是不正确的。
“化工泥料”由于其本身都是存在有添加的情况,所以有添加的泥料,其泥料质感都是普遍性的偏深、偏亮、偏多。那么,关于“化学泥料”的这三个重要性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第一,偏深。
偏深,指的是泥料的颜色偏深。经过“化学元素”调配而成的泥料颜色,都普遍性的偏深色。为什么会偏深色呢?因为,这一类泥料,在添加的过程中都有添加耐高温的化学元素,比如:钛白粉等。所以,这一类泥料,都具有非常耐高温的特点,哪怕是在泥料的极限温度下,依然可以保持完好,基本是烧不烂的。
这里面有一个重点就是:原矿紫砂,如果不经过添加耐火元素,基本是无法烧太高温的。因为,在高温下的紫砂壶会变的极不稳定,开裂、鼓包、变形等等,都会随之而来。所以,紫砂壶温度烧的越高,颜色相对来说也就越深。没有添加的原矿紫砂壶,很少会拿去烧太高的温度,因为,成品率极低、得不偿失的。那么,看到这里,有的壶友会问了:颜色偏深的紫砂壶,就一定是化工壶吗?这里我只能说:不一定是化工壶。因为,也确实有人拿,没有添加过化学元素的“原矿紫砂泥料”的紫砂壶,去特意烧制高温的。其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用以追求最终的作品效果。但是,这种为追求作品效果,而专门高温烧制而成的紫砂壶,价格都是极其的昂贵,也并不是普通的紫砂壶能够比拟的。所以说,市场上那些价格低廉、颜色普遍“偏深”的紫砂壶,大多数都是采用添加“化学元素”的泥料,制作而成。
第二,偏亮。
偏亮,指的就是紫砂壶色泽偏亮。采用“化学元素”泥料,制作而成的紫砂壶色泽,都有一各个共性,那就是:普遍性的偏亮。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类的紫砂壶泥料,大多数都有添加“金属氧化物”。经过添加“金属氧化物”的泥料,再经过高温的烧制,其紫砂壶的色泽就是呈现出类似“偏亮”的光泽。这个效果的呈现,是添加过“金属氧化物”以后,泥料所呈现出的必然性。呈现出这种“偏亮”光泽的紫砂壶,是由于添加有“金属氧化物”的泥料的紫砂壶,经过高温烧制以后,结晶度极高,已经瓷化,毫无紫砂的透气性可言。同时,这与“原矿紫砂”所呈现出的那种内敛、温润的光泽,亦截然不同。
三,偏多。
偏多,指的就是壶体成份偏多。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样:“原矿紫砂”并不是什么铁矿和云母的特殊载体,哪来的那么多的铁质和云母。
其实,使用“化学元素”添加和制作而成的泥料,其泥料所包含的一些成份往往都是“偏多”的。就像:铁质、云母、各种金属氧化物等等。因为,在这一些元素的添加上,往往都没有严格的要求和执行标准。所以,就会产生某一些元素呈现出“偏多”的现象。
比如说:一把紫砂壶,壶体呈现出过多的铁质或者遍布壶体的云母,很多不知所以的壶友,都会认为这是一款非常好的泥料。其实,并不然,很多“投机者”,正是抓住壶友们的这种心理,利用“化学元素”肆无忌惮的进行添加。其实,真正的结果是:其泥料本身的价值并不高,就是纯粹的化学泥料而已。所以说:任何一种物质的过度呈现,往往并不意味着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过度的呈现”往往就是对于假象的掩饰。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