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壶的口盖,由于收缩比例不一致,很少会严丝合缝。除非是对泥性把握极致的大师。因此以前的壶,通常都是显得比较粗糙。
(紫砂壶在烧制前加入石英砂)
第一遍烧制低温,出窑后在盖口处用金刚砂打磨,之后再入窑烧第二遍,这样的成品壶便口盖严丝合缝了,这也就是业内所称的“整口”。
(口盖的整理)
(烧制一遍后,涂抹紫砂泥)
有的壶在第二遍烧完之后,发现紫砂壶的颜色不理想,还可以再进窑烧第三遍,甚至还有烧制四遍的。相对于烧一遍的壶,也会显得更加的细腻,更加的精致。
当然,烧制的遍数越多,结晶程度就会越高,烧坏的风险也会大幅度增加,这就是为什么烧制遍数越多,紫砂壶的价格越高的原因。当然,也不是说,烧的遍数越多越好,通常2-3遍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真的遍数很多,那真的是技术烂了。
紫砂壶烧制温度
从泥胚成型到烧成的收缩率仅为8%左右,烧成温度范畴较宽,变形率小,生坯强度大,茶壶的口盖能做到严丝合缝,外型概况线条端方而不致扭曲。
而且经过精工制作后的表面的密度高,表皮面积收缩减少时颗粒与颗粒会相互挤压,把部分颗粒挤出平面,因此表面会起绉,呈肌理状绉纹,就是说:颗粒排列成绉纹,绉纹里密布颗粒,就象人的皮肤特征,在7.5倍放大镜下和人皮肤的绉纹相似,所以有扶之如玉,触感甚怡之说,就是说摸着很舒服。
壶胚入窑烧制时,根据温度的变化,我们可以分为8个阶段:
【结合水蒸发阶段】→【结构水逸出阶段】→
【石英体膨胀阶段】→【氧化物显色阶段】→
【保温求定型阶段】→【降温求色泽阶段】→
【石英体收缩阶段】→【冷却待出窑阶段】
1.结合水蒸发
当窑温达到105℃时,坯体内的结合水开始蒸发,这个窑温要保持30分钟后才可继续升温,否则坯体易开裂。
2.结构水逸出
当窑温平稳提高达500℃时,坯体内的结构水开始分解逸出。
3.石英体膨胀
窑温达573℃时,泥料中含有的石英颗粒膨胀,体积增大0.84%,晶型转变。
4.氧化物显色
窑温在600℃~1050℃时,泥料中的氧化物分解,壶体开始显色。
5.保温求定型
窑温在1050℃~1200℃时,坯体烧结定型,要停止加温并保温30分钟左右,以平衡窑内温差。
6.降温求色泽
窑内温度平稳后,将烟道闸板及窑门全部打开,迅速降温到700℃左右再重新关上窑门,制品表面会生成光泽。此时制品处于熔融状态,壶体不会开裂。
7.石英体收缩
因为石英晶型会在573℃时再次转变,体积缩小0.84%,所以窑温在700℃~400℃时,要缓慢而又均匀降温,否则制品极易开裂。
8.冷却待出窑
窑温降到400℃后,再降温可快可慢,温差已不会对成品产生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