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时间:2020-07-31 10:22来源:小詹茶肆 作者:佚名浏览:
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唐代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朝代,文人雅士除了喜欢吟诗之外,还爱吃酒。在《饮中八仙歌》中,杜甫列举了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这8个爱酒之人,并且称他们为“酒中八仙人”。
 
由此可见,唐朝的酒文化无疑是浓厚的。但后来此人的出现,几乎是凭一己之力便将饮茶之人吹拂到唐朝各个角落。
 
喜欢喝茶的人应该会知道他,此人就是圣陆羽。
 
陆羽是爱茶的人,为了写《茶经》,他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专门去实地考察32个州,5年写成初稿,又5年完成定稿,前后一共花了26年。陆羽从21岁时励志写书到47岁完成《茶经》的创作,这个漫长过程不可谓不艰难。
 
然皇天不负有心人,陆羽的《茶经》一经推出就风靡了整个唐朝,不仅推动了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乃至推动了中国茶事的发展。
 
但话说回来,唐代茶文化虽灿烂,但算不得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
 
不是唐代,而是宋代。
 
宋代饮茶之风要胜过唐代,宋朝是全民饮茶,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人人皆爱茶,人人皆饮茶。
 
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就有记载:
 
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而本朝又至祐陵(即宋徽宗)时益穷极新出,而无以加矣。
 
现代很多演员是“演而优则导”,而宋徽宗也是如此。他非常喜欢喝茶,也擅长茶艺。宋徽宗有时觉得大臣点茶水平不佳时,就会出手帮忙。
 
蔡京《太清楼侍宴记》记载:
 
遂御西阁,亲手调茶,分赐左右。
 
宋徽宗还写了一本经典茶叶书籍《大观茶论》,这本书很了不起,常被历代茶人推崇。书里头记载了大量制茶技艺,它为后世人了解宋代茶道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宋代市井文化灿烂,大街小巷,茶楼茶坊众多,来往商人或者普通老百姓会去茶肆、茶楼坐一坐,喝一喝茶,享受一下悠闲生活。
 
在宋代,茶与“柴米油盐”皆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
 
之所以说宋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时代,不仅因为宋代的饮茶基数比唐代大,还因为宋代黑瓷茶具的崛起,且由此引发了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
 
唐代煎茶所需何种茶具
唐代的煎茶之法,主要是要使用饼茶(与如今饼茶做法不同,古人直接将鲜叶(茶青)蒸软(蒸青),然后捣碎拍压,干燥后串扎包封成饼状,需要煎茶时就取来茶饼,撬下些许。而今人茶饼是再加工茶,将已经做好的散茶毛茶或成品茶,不是茶青)通过蒸压后制成茶饼,比如普洱茶饼白茶饼)。
 
在煎茶之前,古人得先将撬下的茶块拿去炙烤,烤后还得等冷却,而冷却之后就要将它碾成茶末。备好茶末与水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煎茶,首先将水烧开,在初沸时投盐,二沸时投茶末并且取出一些沸水备用。等三沸时投入二沸水(这时候的二沸水已经凉了些),达到止沸育华的目的。
 
茶汤时应该先要将汤面上黑色沫子刮去,这样茶汤才会更美味。陆羽认为,锅中煮出的茶汤,前3碗是精华,最多盛到第5碗,如果有剩余,就没必要去喝,因为滋味不太好。
 
其实唐代的饮茶方式并非只有一种,除了煎茶之外还有一种饮茶方式叫做痷茶,不过这种痷茶方式被陆羽不喜,也不流行。
 
《茶经》记载: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痷茶之法有些类似如今的泡茶,是直接用开水冲泡。陆羽不喜欢痷茶,还尤为反对往茶汤里头放葱、姜、枣等调料品。陆羽觉得只要“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就够了,或者你也可以不加盐,总之尽量保持茶的本来味道。
 
煎茶不是一件易事,这其中就需要使用到很多茶具。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大意是说,如果在王公门第里面饮茶,那么就需要24种煮茶道具,缺一不可。
 
当然陆羽并非是说煎茶时都需用到如此多道具,如果在野外或者山间茶园,现场采摘茶叶制作,那么有些茶具就不需要。
 
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以火干之,则又棨、朴、焙、贯、相、穿、育等七事皆废。
 
虽然茶具视情况而定,但有些茶具就一定会用到。比如煎茶时就要用到茶碾、风炉、罗筛、茶鍑(煮茶的锅)、茶碗。
 
这4件道具是“常驻嘉宾”,少了谁都不行。
 
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唐代青瓷
 
与宋代不同的是,唐代煎茶之法的重点操作大都表现在茶鍑中。要想煎茶煎得好,就要在“三沸”上下功夫。
 
那么什么是三沸?
 
通俗的讲,水先后沸腾了三次。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而煎茶的要点就是要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陆羽在《茶经》中详细写道:
 
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有顷势若奔涛,溅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华也。
 
意思是说,在一沸时投盐,二沸时取沸水并投茶末,三沸时加入二沸水,接着就可以出汤。
 
因为煎茶的难点和精彩点都在茶鍑上,所以对茶碗的关注度就没有很高。
 
那么唐朝人一般使用什么样的茶碗来喝茶?
 
唐代的制瓷水平已经很成熟了,已经是一个伟大的瓷器时代,并且出现了北白南青”繁荣的局面,又或者说是唐代的饮茶之风推动了唐代的陶瓷的发展。
 
当时就有5大制瓷名窑,分别是岳州窑(湖南)、越州窑(浙江)、郉州窑(河北)、寿州窑(安徽)、洪州窑(江西)。
 
而陆羽在瓷器排名上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陆羽认为,越州窑和岳州窑出产的瓷器很不错,而洪州窑是垫底的。
 
这是为何?原来陆羽认为:
 
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意思是说,越州瓷和岳州瓷是青色的,如同玉石一般,能衬托茶汤的魅力,让茶水呈现青色,而郉州瓷是白色的,会让茶水呈现红色,寿州窑的瓷是黄色的,会让茶水变成紫色,洪州瓷是黑色的,它不适合做茶碗。
 
煎茶煮出来的汤水往往呈现淡黄色,所以需要用青色的瓷碗才能衬托茶汤的美,最不合适就是用黑色的碗,只会让茶汤不美丽。
 
总之,黑瓷茶具不适合唐代煎茶法。不过对于宋代点茶法来说,黑瓷茶具恰恰能“如虎添翼”,让点茶绽放光彩。
 
宋代点茶所需何种茶具
宋代点茶之法是怎么一回事?
 
点茶之法与煎茶之法区别很大,煎茶是用锅来煮茶末,并且还要往锅里加点盐,有些人还喜欢加葱姜等。而点茶之法就免去调料品,也不同将茶末放在锅里中,直接放在茶碗中搅拌就可以了。
 
点茶法的过程也不容易,操作的亮点是在茶碗上。
 
前期自然先取茶饼并磨成末,再以釜烧水,取出水放置于汤瓶中备着。我们将磨好的茶末放在茶碗里头,然后往茶碗里注入一些沸水,并且用汤匙将茶末调成膏状,然后接着往茶碗里头注水。
 
点茶有“七汤”的说法,也就是前后要往茶碗中注7次水。在点茶时,我们需要用茶筅搅拌茶汤,点茶好坏的关键就在于茶筅的搅拌力度与角度上。
 
等到七汤后,茶末会上浮,形成白色粥面。点茶后并未结束,之后还有分茶、水丹青、汤戏、茶戏等操作,比如可以在白色茶末上作画。
 
陶谷在《荈茗录》中记载:
 
百茶戏...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
 
在茶汤上作画,很合文人雅士的口味。而且在茶汤上画画,这也是一件很有意境的事。
 
点茶时也要用到很多茶具,比如有分茶焙、茶笼、砧椎、茶铃、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这9件物品,其中汤瓶、茶筅、茶盏最为重要,但最最重要的还属茶盏。
 
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的巨大转变:从唐代煎茶到宋代点茶
茶百戏
 
宋代流行斗茶比赛,点茶即斗茶,为了让“点”出更完美的茶,在茶具选择上自然要很讲究。
 
北宋蔡襄在《茶录》中记载:
 
茶色贵白...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蔡襄认为,点茶时宜用黑色茶盏,因为黑色的茶盏可以将白色茶末衬托得更美。
 
估计蔡襄很懂色彩学,他强调茶色与茶盏的色彩对比,因为黑色更能凸显白色茶汤鲜亮的一面,黑白配更加有画面感。
 
而像青白盏就不大适合点茶法,因为这样的瓷器搭配上白色茶末的话,则亮点不显,而且视觉效果也不强烈,故不建议使用。
 
宋代黑瓷茶具--建盏的辉煌时光
蔡襄提到的“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正是兔毫盏。它是宋朝建窑最具代表的产品之一,因为在黑色釉中透露出细密的花纹,如同“筋脉”,又像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
 
而民间又把它称为银兔毫、金兔毫等。像这建盏的底部是比较厚的,保温效果也不错,不仅好看还很实用。当时除了有兔毫建盏之外,还有油滴、鹧鸪纹这2款建盏。
 
总之从蔡襄爱建盏这件事可以看出,黑瓷在宋代是非常受欢迎的。换句话说,黑釉盏的崛起与盛行促进了宋代茶文化的发展。
 
建窑(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生产的建盏不仅深受宋人的喜爱,以前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深受外国人的欢迎。以前建盏都是进贡给宋代皇室成员使用的,建窑生产的黑釉盏底部一般会刻有“供御”等字样。
 
建盏的辉煌是在宋代,那时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又或者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百姓,无不喜欢建盏,皆对建盏十分推崇。
 
当时除了建窑之外,宋代其他名窑也开始跟风,大量制作民用黑釉盏。比如南方一带有江西吉州窑、四川广元窑,北方一带(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一些窑场)也大量生产民用黑釉盏。
 
而南宋后期因为战事频繁的缘故,斗茶之风逐渐衰落,建盏就逐渐失去光彩,而从元代开始,点茶法不流行了,而且明清时期以清饮为主(与如今的泡茶法很像),彻底没有点茶发挥的余地,当然建盏也深受影响。
 
写在最后
建盏的崛起与登顶似乎就是为了点茶罢了,它存在的意义是推动宋代点茶之风,且将这股风吹到宋朝的大江南北。
 
同时它也让唐代的煎茶法在宋代彻底的落寞下去,完成从唐代煎茶法到宋代点茶法的饮茶方式转变。
 
但话说回来,饮茶方式在变,可不变的是古往今来,人们对茶叶至始至终的喜爱之情。
 
不管是唐代之前的羹饮法,还是唐代流行的煎茶法,或者是宋代的点茶法,明清的撮泡法(用散茶泡),又或是现代的盖碗冲泡法、玻璃杯冲泡法、泡法等等。
 
饮茶方式在改变,但不变的是我们那颗爱茶之心。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饮茶方式 普洱茶饼 采摘茶叶 茶文化 普洱茶 中国茶 白茶饼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饮茶方式和饮茶习俗的发展及演
饮茶方式和饮茶习俗的发展及演
近代饮茶方式及功夫茶艺简介
近代饮茶方式及功夫茶艺简介
错误的饮茶方式有哪些? 你中
错误的饮茶方式有哪些? 你中
从煮汤到冲泡,中国人的饮茶方
从煮汤到冲泡,中国人的饮茶方
看中国千年饮茶方式之变
看中国千年饮茶方式之变
蒸茶与煮茶,哪种饮茶方式更适
蒸茶与煮茶,哪种饮茶方式更适
不同时期的诸种饮茶方式
不同时期的诸种饮茶方式
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
黑瓷茶具的崛起,引发饮茶方式
中国饮茶方式发展史
中国饮茶方式发展史
中华民族饮茶方式之泡茶茶艺
中华民族饮茶方式之泡茶茶艺
朝代更替中的中国饮茶方式
朝代更替中的中国饮茶方式
朝代更替中的中国饮茶方式
朝代更替中的中国饮茶方式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