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因为与人分享而变得美妙,喝茶人的世界,不过就在这杯盏之间,对他们来说,喝茶就是一“杯”子的事。
不过,这一“杯”子是有讲究的杯子,不能胡乱来,不是所有的杯子都有资格陪伴喝茶人一辈子。
“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这是由赵佶所做的关于建盏的诗句,意思是指用兔毫建盏烹建溪上好的茶饼,一时间香云缭绕,熏得宫娥美女们个个陶醉在梦乡里。
“茶盏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那究竟是何种缘故,让建盏于千百茶器中脱颖而出,获得宋代人的独爱?
原因可能出于以下五点:
一、建盏胎体厚重,茶汤不易冷
就像蔡襄所说的那样:“其坯微厚,倏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建盏也被称作“铁胎”,建盏的烧制方法是进行仰烧,釉水由上向下的流动,故而茶盏的杯口釉薄,盏底汇聚厚釉,建盏的胎体较为的厚重,可以对茶汤起到保温的作用,而且这些厚胎的作用不仅可以聚热难冷,而且还可以直接用茶盏烘烤温茶。
建盏能够保温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的气孔,建窑黑釉有较高的含铁量,在建盏烧制过程中,胚体中的铁析出,由此留下了气孔,建盏有气孔属于正常现象,是由建盏的工艺决定的,这些气孔对建盏的保温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建盏长久续热保温的特点可以提高茶汤的碱性,让茶汤的口感更加的突出,而且还能够更好的激发出茶的香气,对于以高扬香气出名的茶来说,建盏是个很好的选择,让喝茶人体验到最佳的品茗效果。
二、建盏底小口大,容易显茶香
“宋代茶商撇碗,以建安(今建瓯)兔毫盏为上品。”——朱琰《陶说》
建盏大致可分四类:敞口碗、撇口碗、敛口碗和束口碗。它们器型的共同特点是底小口大,自上而下的收口。
“底小壁斜,下狭上宽,使茶汤易干而不留渣,使茶的香味散发益显,越宿不溥。”
口沿开阔的设计,对最大程度发挥茶的魅力有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让喝茶人更好的观察茶汤色的变化,还有利于散发茶香,其中蕴含的智慧无穷。
三、越宿不浦,软化水质
建盏烧制使用的胚体与釉料都有较高的含铁量,这些铁离子与水中钙氯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并将其中和,从而起到软化水质的作用,这与铁壶煮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建盏软化水质的功能还与建盏内的气孔有关系,那些气孔可以起到吸附钙镁离子的作用,减少茶水的硬度,减弱茶汤的苦涩感,使得茶汤在口中变得更为的柔软、顺滑,所以茶水的水质还与建盏气孔的多少有关系。
另外,建盏的保鲜效果较别的茶器好一些,能够保证茶汤更长的时间不发霉、不变质。
四、养生、养性
建盏不论是胚体还是釉料里都含有丰富的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钙等化学物质,建盏中含有铁离子,可以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释放出来,吸附茶水中的氯离子,让人体内的红细胞更好的运作。
长期使用建盏喝茶,对人体确实会有一定的养护效果。事实上我认为建盏对人的养护不止是在身体上,更多的是在精神上。用建盏为自己添上一杯茶,静心的饮下一杯又一杯的茶汤,让身心得到松弛的时间,或许比任何的药物或器具都更有利于养生。
人不仅要养生,还需养性,也就是所谓的“修于内而形于外”。我们建盏是需要养护的,在养盏的过程中,我们便也得到了养性之道。
养盏能够平心静气。养盏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有平和心与耐心,这样才能养出光泽温润内敛的建盏,如同谦谦君子,谦虚坦荡,端庄稳重。
养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在这期间,我们的心境就会不知不觉的被影响,心性也会潜移默化的改变。所谓盏里乾坤大,养盏养心,养生、养性。
五、建盏之美,在内在外
建盏是美的,它被誉为“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确实,它是一件艺术品,建盏以黑釉为外衣,看似漆黑无一物,其实在这深邃的黑之中,蕴含着所有的神奇。
自然天成,是建盏高级美的立足点。建盏的形成不像是人力的作用,而是自然之力,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内,不同的位置上,甚至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条件下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花纹、釉色,曜斑、鹧鸪斑、兔毫纹、褐斑等,形形色色的花纹都是在这“无”中藏着。
建盏的美不止是外在的釉色、斑纹,还在于内里含着的禅意思想。建盏的难能可贵就在于它的安静、自然、朴素以及无过多修饰,充分体现了“返璞归真”的思想。
这样的美比之其他的美,更为的高级。正所谓:“品茗能养生,赏盏能养神。”建盏岂不美哉、妙哉!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