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梅尧臣的《宛陵集》第十五卷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其中有语云:“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此句不仅说明宋元间已有紫砂器,更显示了文人对紫泥曼妙情怀的诗意颂赞。此处的“泛春华”指的就是紫砂壶的肌理美,或者是紫砂壶的包浆。
紫砂壶包浆的起源:温玉说中国国学里,历来有温玉的说法。玉石经过历史的浸濡,几代人的把玩赏悦,在玉石里会出现血丝、血痕、或癯痕、玉油等迹象,俗称包浆,雅称温玉。紫砂壶之包浆说也是即此而来。
紫砂壶如何包浆?
沸水冲入壶内,链状开放气孔会遇热张开。茶汤的气分子体积小于气孔孔径,可经由孔道由内及外通达,但它并不大量携带茶渍和茶油;茶汤的水分子体积大于气孔孔径,虽大量携带着茶渍和茶油,却只能郁闭壶内。当茶汤遍及壶表,壶表致密的、受热膨胀的开放气孔,才会吸附茶渍、茶油。
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茶巾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称之谓“茶汤养壶”。如此日擦、涤洗。壶的表面亚光逐起。愈用愈光亮,亦有人称亚光为“包浆”(葆浆):这种亚光(包浆)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甚显高雅品位。
爱壶者切忌“和尚光”,万勿用油手、油布在壶身揩擦。一定要保持壶的洁净,才能养好壶。养壶的方法很多。保持壶的洁净是最重要的。
如何区分壶上的包浆是真是假,在这,我根据自己所领悟的,略写其区分。个人认为,区分一些紫砂材质差或假,从紫砂本身所透露的光泽即可看出。所谓的光泽,就好比看一个是否内敛、深沉、稳厚一样。
如果你觉得这光有凶险,太露骨不含蓄,不妨暂放一下,再观察观察,问问内行人。假如你看来看去总觉得这光泽如老扁担,老凉席上的光一般,那样的沉着、含蓄,谦达,那这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包浆了,所拥有这种光泽的紫砂,那也就是一把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