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精致的西式茶杯都有手柄,总觉得轻轻拿起手柄品茶,很是淑女。
今天就和大家来个小科普,为什么中国的茶杯没有手柄?
茶具的前身——碗
最初的茶具,其实是个碗。
在中国奴隶社会中,茶叶最早就是人们拿来放在锅中烹煮成羹汤食用的。
那个时候的茶叶作为一种食材,没有固定专用的器具,人们用碗来盛饮。
而之后中国生产的茶具深深受到了“碗”的影响,所以后期多数的茶杯都不带手柄。
之所以说是多数,是因为17世纪,欧洲人大批买进中国的瓷器,其中就定制了带手柄的茶杯。
至于,中国人为什么用的茶杯不带手柄,有以下这些原因。
没有寓意
若多出来一个,不仅没有合适的寓意,也会影响整体的和谐之美。
不方便
每一个器皿都有自己特定的用途和位置,相互制约却互不干扰,体现了“律”的文化内涵。
所以中式茶杯从设计上就符合了简单大方的审美观念。
文化因素
无论是唐代的茶瓯还是后来宋元的茶盏,都有一个特点,口大、杯深、底厚。这是因为这一时期流行点茶法。
所谓点茶法,先将茶叶磨成末放到茶碗,然后用热水边冲边搅,最后再喝掉。
当时的点茶法的盛行决定了茶杯的造型,同样不适合加个手柄。
不实用
撇去寓意和文化内涵,茶杯没有手柄还有个实用的设计。
没有手柄的茶杯,在拿起时可以更好地感知水温,进而可以判断是否可以饮用。
西方的茶杯
至于西方的茶杯为什么是有手柄的,还是要从盖碗说起。
后来中国的茶和瓷器进口到英国的时候,盖碗的底托并没有带过去。
英国人喝茶就觉得烫手呀!怎么办呢?那就给这茶杯按个可以防烫手的手柄吧。
于是,西方的茶杯就被制作成了这个样子了。
中国茶具的产生和发展,就跟炊具、食具一样,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用、从粗到精的一个过程。
从一个小小的茶杯设计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