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由碗身、碗托、碗盖三部分组成,也叫“三才碗”。
所谓“三才”,指的是天、地、人:碗盖在上面,叫做“天”;碗托在下面,叫做“地”;碗身居于中间,叫做“人”。
盖碗中,也可以体现出古代哲人“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思想
据传
盖碗的出现,最早来自唐朝,在唐人《资暇录》卷下《
茶托子》记载:“建中蜀相崔宁之女以
茶杯无衬,病其熨指,取碟子承之,抚啜而杯倾,乃以蜡环碟子之央,其杯遂定……人人为便,用于世。是后传者更环其底,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
相传在唐德宗建中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
喝茶的时候,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最后想了个办法,把茶杯放在一个碟子上面,端着碟子
喝茶,这样就不烫手了
不过,因为古代的碟子不稳定,茶杯还是很容易就倾倒,最后经过多次的常识实验,发现蜡可以固定茶杯,这就是最早的茶船了
到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使得大大的方便了起来
后来随着发展,后世的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
盖碗茶文化
注水量:
茶叶投放到
盖碗里之后,注水的时候,水盖过
茶叶即可,尽量不要过多,而且如果注水过多,也可能会烫到手
倒茶手法:拿
盖碗的手势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沿着
公道杯慢慢向下让茶水缓缓流出,茶水就不会触到手。如果
盖碗拿偏了,茶水会沿着斜的位置流水,就极容易烫到。
泡茶的时候,坐姿端正,头和嘴不要前伸,不要低头,也不能用嘴吹飘在上面的
茶叶,可以拿起碗盖,轻轻的“刮”几下,撇去浮起的
茶叶等物质
另外客场时,不要去撇浮茶,那是在暗示主人的茶不好
凡深谙
茶道的人都知道,
品茶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
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
茶汤浓淡之调节。
盖碗不仅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并且适用于泡任何
茶类,甚至被茶界人士称为“万能
茶具”。所以想要品一杯
好茶,
盖碗才是不二之选。
一般正常的
盖碗,
盖碗的碗盖会比碗口稍微小一点,呈现倒扣的圆弧形,与碗口可以紧密相接,在因此
盖碗不仅可以保持
茶汤的温度,还可以保留茶的香气
而且
茶汤的色泽,
茶叶的颜色,都可以很好的展现出来,尽收眼底
鲁迅先生也曾在《
喝茶》一文中提到“喝
好茶,是要用
盖碗的,于是用
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
茶叶。”
用
盖碗喝茶,一定要趁热喝完,不能久浸,才能享受到鲜爽的
茶香和甘醇的口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