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接触紫砂壶朋友一看到这些就立马懵圈了,我只想买把壶泡泡茶,却不曾想还有那么多门道,一下子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别怕,从今天起小编将为大家从基础开始,逐一介绍关于紫砂壶的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就从紫砂壶的原料——“泥”讲起!
紫泥
紫泥是夹泥矿层的一个夹层,矿体呈薄层透镜状。原矿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成后外观颜色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
紫泥的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泥坯强度高,稳定性佳,易于掌控;紧密结实,成型较易,可制大品。
ps:今天文章所用紫砂壶照片都是小编最近的优选产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私聊~
紫泥的旁类较多,有“底槽青泥”,烧后呈紫红或深棕色;有“清水泥”,烧后呈润红色;有“梨皮紫泥”,烧后呈冻梨色;......
红泥
红泥同样是紫砂泥主要泥种之一,可分为朱泥、小红泥、大红袍泥,其区别是原矿层的不同及风化程度、炼制拼制的差异。
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曾记载: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这里所记载的便是红泥矿,红泥矿的矿物组成为伊利石、高岭石、氧化铁、石英和白云母。
因含铁量的多寡不等,红泥矿烧成后的色泽或红中略带黄,或黄中略带红,或红中略带紫,可呈朱砂、朱砂紫或海棠红等基色,朱红中透着橘黄,色艳而不妖。色彩的呈现与烧纸温度紧密关联,使用越久越现沉稳气息。
红而不艳,红得柔美,是红泥色泽的特点。色泽红的过于艳丽,多数是泥料内添加了铁红粉。
窑温不足,红泥呈枯黄橙色,水色不彰。窑温稍高,则收缩大、变型、塌陷、铁质溶点较易产生。窑温烧足,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
朱泥与红泥有什么区别?
在原矿颜色上,朱泥鲜黄色,有油脂感;红泥土黄色,较干涩。
在烧成颜色上,朱泥鲜红,表面偶有波纹皱;红泥暗红,表面绝无波纹皱。
在敲击声音上,朱泥烧结度高,发声尖啸有金属感;红泥烧结度低,发声沉稳有陶土感。
在制作难易上,朱泥可塑性强,易成型但难烧成,收缩率大,成品率低;红泥可塑性弱,难成型但易烧成,收缩率小,成品率高。
绿泥
绿泥,主产于宜兴丁蜀黄龙山,俗称“本山绿泥”。原矿呈淡绿色,烧成后或呈米黄色(温度低),或棕黄色(温度适宜),或呈青铜色(温度偏高)。
绿泥与红泥、紫泥的最大区别,是矿料中铁的含量很少,而且以铁离子状态存在,所以矿料呈绿色。绿泥的钛含量较高,所以烧结后呈乳黄色。在白泥陶土中添加化工合成钛的氧化物(钛白粉)是常见的制作假冒绿泥的方法。
由于数量不多,大件绿泥产品又不易烧制,因此绿泥多制作小件产品,加入适量色剂,可变化成各色装饰泥,大多作为化妆土粉饰在紫泥坯体表面。
团泥
“团”者,“团山”的简称,团山即黄龙山。“团山泥”本意是指从团山采掘的紫泥和绿泥混杂共生的天然矿。后人强调混合、共生、“团”在一起,便简称为“团泥”。
团泥矿料呈绿色,但烧结后呈青色、棕色、褐色、褐棕红色。若紫泥成分偏多,未烧时颜色偏红,烧成后则颜色偏青、偏灰;若绿泥成分偏多,未烧时颜色偏黄,烧成后则颜色偏灰白。
团泥制成的壶,烧成窑温约1150℃,烧成收缩比约为13%。适合冲泡轻焙火系列的茶,如乌龙茶。
团泥和段泥有什么区别?
在宜兴方言中“团”和“段”同音,所以很多茶友因此误以为性质不同的团泥和段泥是同一种泥料。
团泥是以天然的本山绿泥和紫泥共生原矿磨制而成,俗称“矿料”。颗粒结构的特征是砂感强烈,所谓“骨多肉少”,烧成后的壶表质感丰富,用后有滋润感。
段泥是将开采出的紫泥矿和本山绿泥矿分别磨制,人工后天调配而成,俗称“泥料”。颗粒结构的特征是泥感强烈,所谓“骨少肉多”,烧成后的壶表质感单调,用后无滋润感,易“吐黑”。
劣质的段泥烧成后,或颜色发暗有晦涩感,或特别艳丽但没有砂质感,
如何辨别紫砂泥是否纯正?
有人说“拿一根火柴在壶身上划,能划出火来的就是真紫砂,不然就是假的。”其实,这并不是鉴别紫砂的可靠方法。火柴有用红磷为原料的,红磷的燃点低,只需要轻轻摩擦便会燃烧,在衣服上摩擦也同样会被点燃。
其实鉴别紫砂泥是否纯正可以很简单
1、看色,纯正紫砂的颜色,应具有玉石般的韵味,不论其自身是紫色、黄色、还是红色,其光质像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
2、听音,在紫砂壶内放入茶叶,然后注入开水。紫砂壶因为透气性好,会发出沙、哑、沉的声音。如果注水入壶时,发布的金属声或瓷器般的脆声,就可以断定不是紫砂或者泥料不纯。
3、嗅味,掺了化工原料的壶有异味。用铁观音茶入壶,泡一小时后,茶水变色或有异味,则是假紫砂料。
4、抚摸,紫砂手感滑润、舒坦、自然,虽有颗粒但仍很圆润。用传统手工加工碾磨的砂粉,其手感也是不同的。
今天关于紫砂壶“泥”的知识就先介绍到这里,后面我们还将为大家介绍更多关于紫砂壶的知识,如果大家有哪些想了解的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小编,小编会在后续的文章中为大家逐一解答的。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