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碗
宋·盏
时尚与流行密不可分,可以说兔毫盏的出现是当时流行的斗茶应运而出的产物。宋时斗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斗茶”的胜负。
一:汤色,要求色泽鲜白,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蔡襄《茶录》);
二:茶汤,明亮清澈,精华浮于碗面,汤花泛起后,一看盏的内沿与汤花相接处有无水的痕迹,依据水痕出现的早者为负,晚者为胜。
斗茶先斗色,由于斗茶喜用白茶,而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那黑白颜色对比就分明,故黑瓷盏最为要用。
而兔毫盏,因纹如兔毫,美观;其坯微厚,保温持久汤花不易散,实用。正如宋徽宗曾说:“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故兔毫盏在当时颇负盛名。
器形和功用的两大分类:
1.点茶类:
盏上部有一个束口,让注水回流。如供御型建盏,香炉型建盏,各型大小束口盏。
2.品茶类:
没有束口,分为敞口、敛口两种。我们平常见到的钟型盏,斗笠盏,敛口盏等就属于品茶类器形。即使是现在,建盏依旧是老茶客喜爱的器具。它的美,或许还在于它的深邃,一眼看不穿。这种美是审美比较高的境界,不像明清青花,一目了然。
明·壶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团改散,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从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当时依旧存在煮、点的饮法,只是不再是主流方式)。
清·盖碗
自明代之后,茶器便已基本定型,清代时,受到海外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洋铜茶吊、红铜荡锡等新式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