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陶制茶具:成陶火温高,汲茶汁,蕴茶味

时间:2024-02-04 10:57来源:众泰茶艺 作者:佚名浏览:
陶器使用陶土制作,烧成温度较瓷器要低。陶器的造型通常比较古朴粗犷,颜色较深,器表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能好。较瓷器而言,陶器更能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用于煮茶、煮水亦很合适。 一、宜兴紫砂茶具 宜兴紫砂是江苏宜兴丁蜀镇所产的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紫泥烧成的无釉陶器。其胎质坚实细密

陶器使用陶土制作,烧成温度较瓷器要低。陶器的造型通常比较古朴粗犷,颜色较深,器表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能好。较瓷器而言,陶器更能凸显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用于煮茶、煮水亦很合适。
 
一、宜兴紫砂茶具
宜兴紫砂是江苏宜兴丁蜀镇所产的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紫泥烧成的无釉陶器。其胎质坚实细密,颜色为红褐色、淡黄色或黑紫色。其主要产品是茶壶
紫砂不同于普通的陶器,首先,其原料与一般陶器所用的黏土不同,紫砂是高岭土、石英、云母类黏土,其特点是含铁量高,同时还具有多种矿物元素;其次是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介于1100~1200℃之间。由于胎体由石英、赤铁矿、云母等多种矿物质组成,高温烧造时各种矿物质通过分解、熔融、收缩发生了质变,产生大量团聚体及少量断断续续的气孔。经科学检测,其气孔率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吸水率小于2%。这些都注定了紫砂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突出表现在它的透气性适当、耐热性和隔热性强,冷热骤变时不易炸裂。
紫砂起源于明代中叶,其迅速勃兴是由于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变为冲泡散茶泡茶需用新式茶具、茶。紫砂的特性可使茶味得到最佳发挥,最适合制作茶壶;并且因紫泥的可塑性强,茶壶造型可随心所欲地变化。紫砂壶逐渐被精于茶理的文人士大夫所关注,并有人参与设计制作,赋予它文人艺术品的性质。较为有名的是“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曾与宜兴紫砂同仁合作,设计出“曼生十八式”。
 
二、建水紫陶茶具
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产自云南红河州建水县。其产品主要特点是用五种不同颜色的黏土经陶工泥料备制、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手工磨光六道制作工艺,形成“质如铁、亮如镜、润如玉、声如磬”的特点。尤其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两道工艺,因汇入了文人书卷气而使建水紫陶独放异彩。其具体制作步骤是:先由书画家在湿坯的紫陶上进行书法和画面创作,再由雕刻工用阴刻、阳刻两种刻法刻出,并填入彩泥,经压实精修后得到画面。在传统紫陶茶壶的装饰画面构成上,一般有:一面为画,一面为书法;一面是残贴,一面是画;或者两面作画等表现形式。
建水紫陶茶具在清代大量出现,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别具一格的书画艺术,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镶嵌等装饰于一身,神形兼备,具有实用性兼具观赏性。
 
三、钦州坭兴陶茶具
钦州坭兴陶,主要分布于广西钦州市钦江两岸,清代咸丰年间开始兴盛。坭兴陶以钦江东岸软泥与西岸硬泥按6:4比例混合而成,从而提高了陶泥的可塑性,确保了造型的多样性和浮雕刻画的精致传神。
其胎质坚致,通体不施釉,器物烧成后进行打磨抛光处理,光润柔和并显出窑变的效果,呈现出古铜、紫红、铁青、金黄、墨绿等多种色泽及纹路变化,颇富特色。
 
四、重庆荣昌陶茶具
荣昌陶器已有800年的历史。它的陶土黏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美称。荣昌陶分素烧和施釉两类品种,当地人称素烧的为“泥精货”,各种色釉装饰的叫“釉子货”。前者具有天然色泽,给人以古朴淡雅之感;后者有晶莹剔透之形,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之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五、其他茶具
在文化创意层出不穷的当今社会,各类产品的竞争愈演愈烈,赏用结合的陶瓷茶具也不例外。
首先,从功能上讲,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催生了一批造型简洁、使用便捷且便于携带的新型茶具。其次,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陶瓷茶具已不再是孤立的产品,而是与环境空间有机结合的一部分。一些或华丽、或简约、或古典、或现代的创新茶具越来越普遍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构成一幅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立体装饰画面。
此外,近年来南北各地的人们还热衷于烧制和使用柴烧茶具。柴烧是中国最传统的烧制陶瓷器的方式之一。柴烧茶具的特点是:在烧制过程中,让木柴燃烧所产生的灰烬和热量直接附着在茶具坯体上,当窑内温度达到1200℃以上时,茶具成品就会形成光泽温润、层次丰富的自然落灰釉,具有一种独特的浑厚、古拙的美感。这种釉不是人工可控的,是柴窑烧制过程中独有的现象。也正因如此,柴烧茶具很难提前预料出窑后的效果,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能够满足当代个人品位的需求。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饮茶方式 制作步骤 紫砂壶 老白茶 饼茶 散茶 历史 茶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不苦不涩无茶味
不苦不涩无茶味
初品茶味的感悟
初品茶味的感悟
煮雪问茶味 当风看雁行
煮雪问茶味 当风看雁行
茶味的几层境界
茶味的几层境界
大益上演茶味百态人生 弘扬茶
大益上演茶味百态人生 弘扬茶
惮味欣欣茶味俱
惮味欣欣茶味俱
铁壶让茶味更浓郁
铁壶让茶味更浓郁
何谓茶味
何谓茶味
道藏里言 茶味似道意
道藏里言 茶味似道意
茶味尽散 平淡将浓
茶味尽散 平淡将浓
茶味之美
茶味之美
无心泡茶 茶味超绝
无心泡茶 茶味超绝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