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茶具茶道 > 茶具文化知识 >

竹茶器

时间:2014-11-07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工业尚未触及的年代,匠人们心体会自然的心是现代人完全无法比拟的,就像笔直硬脆的竹子,若不是摸索着它的习性、顺着它的身体规律,怎能将它编造成如此形状? 由于竹编制品轻便透气、柔软结实、防虫易清洗,所以它在生活中的出场率非常高,其中自然包括茶具,使用起来,茶与竹相得益彰的模样着实让人喜欢。 接下来,就来介绍几种主要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工业尚未触及的年代,匠人们心体会自然的心是现代人完全无法比拟的,就像笔直硬脆的竹子,若不是摸索着它的习性、顺着它的身体规律,怎能将它编造成如此形状?

  由于竹编制品轻便透气、柔软结实、防虫易清洗,所以它在生活中的出场率非常高,其中自然包括茶具,使用起来,茶与竹相得益彰的模样着实让人喜欢。

  接下来,就来介绍几种主要的竹编茶具

  竹编茶箱

  竹编茶箱并不稀奇,比如图中的就是个清代的“老家伙”了。相较于扎实的木头,竹编茶箱显然更加轻便,也更加透气,摆在家里,像个安静而充满能量的生命体,打开门就是桃花源。

  除了茶箱外,还有一些竹制的竹篮、竹篓、竹盒,也常常作为盛放茶具茶叶的容器所使用。

  竹套

  记得小时候,爷爷单位活动室里就有个竹套茶瓶。

  每每使用,热水咕噜咕噜的往茶杯里面倒,热气卷着茶香一拥而上,冲刷着茶瓶,时间一长,茶瓶的竹套变成乌色,并且像如紫砂般油光水亮,非常好看。

  除了茶瓶外,你还可以把心爱的杯子用竹套套起来,隔着竹子,丝毫不会烫手,也不会打滑,远远看着,倒觉得有种“圆满”了的感觉,像是帮雏鸟找到了离开太久的窝。

  竹炉

  “竹炉汤暖火初红。”

  ——南宋•张炎•《踏莎行•咏汤》

  竹炉具体发明在什么时候并不想去细考,只知道到了明代,它是文人们最为推崇的茶器之一。

  竹炉用竹编子围成,高不过一尺,内填陶土,炉心装铜栅,上罩铜垫圈,是当时煮水煮茶的炊具,有追求风雅的人将它设计成“天圆地方”的形状,唤作“苦节君”,以此来象征君子节操自守、不落混沌的形象。

  茶筅

  茶筅源于中国宋代,是用于点汤斗茶的工具,由于茶事变迁,如今它已经成为日本茶道中用来搅拌抹茶的重要道具。

  为了将抹茶的滋味完全激发出来,茶筅要求竹须细而结实、密而柔软,这么细的竹须,其实是匠人们一刀一刀切出来的。

  茶与竹有着许多相似性——都是长在土里的植物,都是被人们驯化使用,都因自身特质被赋予了更深的寓意——一个雅致、一个风骨,一个入口、一个伴身,两者搭配,相得益彰也就是副模样。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紫砂壶  普洱茶  普洱  茶叶  茶具  茶道  煮茶  紫砂  茶香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攸乐古茶山茶俗
攸乐古茶山茶俗
敬茶方法有讲究
敬茶方法有讲究
茶叶种植源自中国
茶叶种植源自中国
西双版纳百岁老人采茶忙
西双版纳百岁老人采茶忙
佛教徒饮茶史
佛教徒饮茶史
宋人饮茶重水质
宋人饮茶重水质
拉萨的甜茶文化
拉萨的甜茶文化
普陀佛茶的来历
普陀佛茶的来历
饮茶文化漫谈
饮茶文化漫谈
古代斗茶的来龙去脉
古代斗茶的来龙去脉
南美的茶文化风俗
南美的茶文化风俗
纳西族的茶谱
纳西族的茶谱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