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器回归古朴滋味,在茶艺爱好者中,几乎没有人可以抵挡紫砂壶的魅力。作为陶质茶器的佼佼者,紫砂壶早在北宋初期就已扬名,其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在明代时大为流行,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茶器。
紫砂壶由于烧制火温在1000至1200摄氏度之间,质地致密,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能吸附茶汁,长时间使用后,壶体的颜色会变得越来越自然;而在壶内泡着的茶会渗进壶体内,即使不泡茶时,壶中也含有缕缕茶香。
马连道是北京着名的茶叶一条街,在这条长1500余米的街道上,云集了全国10个主要茶叶产区的700多家茶商,而紫砂壶也是这里几乎每个店铺中一道靓丽风景。在一家颇具书香气息的店铺中,记者注意到,茶台上、展柜上、博古架上,紫砂壶的身影随处可见,它们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紫砂壶里的学问可大着呢,普通的仅仅十几元就能买到,而好的要上千元。”店主王先生告诉记者,要想把茶泡出好味道,紫砂壶的作用不容小觑。据他介绍,选一把好的紫砂壶要从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着手。而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用六个字来概括,即泥、形、工、火、用、纹。他解释说,“泥”是指壶的胎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紫砂,主要来自福建、江苏宜兴、台湾三地,其中台湾紫砂砂质比较细腻,壶的价格也相对较高;“形”是指壶的器形;“工”是指壶做工的好坏,该圆时要圆,该方时要方,不能有半点马虎;“火”是指壶烧制时的温度,过火则老,老不美观,欠火则稚,稚沙土气;“用”是指壶沏茶的功用,比如壶的容量大小,壶嘴出水、止水是否利索等;“纹”是指壶上的装饰,包括题铭、刻画、印款等。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