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的任何器物,它的性能、品质的好坏,首先是原材料的质量与性能的优劣,对于紫砂陶来说更是如此,泥质的好坏优劣直接影响到器物的美感。紫砂茶壶之所以成为茶壶中的品质最优良者,根本的自然因素是它的泥质。紫砂泥的原料一般为40-80目左右过筛,做小件,颗粒就小些,做大件的颗粒可粗大些。紫砂泥所成之器,烧成之后,表面光挺平整,剖面则含有微小颗粒,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故称之为“紫砂”。
大自然“配制”了直接可用的紫砂陶泥土。紫砂原料有极为合理的矿物构成,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都具有先天的优良品质,这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紫砂泥属于高岭土一石英一云母类型,含有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等化学成分,其中含铁量比较高。据孙荆等先生的测定报告——羊角山古窑紫砂残片的显微结构,紫砂泥是“一种多种矿物共生的粘土团粒,其气孔分布呈双重气孔结构特征”,紫砂胎泥的这种透气性,使得紫砂壶特别宜茶。
紫砂壶的制作原料统称为紫砂泥,存于自然界的紫砂泥,一共有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3种自然形态,它们又因为产地的不同,在质量和色泽上有所区别。随着紫砂泥工艺的发展,民国初年,在本山绿泥里加人钴便有了墨绿泥,在紫泥里加点锰便成黑料泥,现在紫砂泥泥色的变化还在不断增多,但是人们最珍贵的,还是原矿中高质精良的特有的泥原料。
(责任编辑:admin)